棘
棘读音为jí,意思是酸枣树,茎上多刺;泛指有刺的苗木:荆~。~手(喻事情难办)。~刺。~针。针形的刺:~皮动物。古同“戟”,兵器。
棘字读音
jí ㄐㄧˊ
棘字笔顺
横、竖、横折钩、竖、撇、点、横、竖、横折钩、竖、撇、捺 (棘笔顺图解请看:棘笔顺)
棘相关字典
棘的解释
- 棘 jí ㄐㄧˊ
- 酸枣树,茎上多刺;泛指有刺的苗木:荆~。~手(喻事情难办)。~刺。~针。
- 针形的刺:~皮动物。
- 古同“戟”,兵器。
〈英语〉jujube tree; thorns, brambles
〈德语〉Dorn (S),Ji (Eig, Fam)
〈法语〉jujubier sauvage,buisson épineux,piquer
棘的词性
棘 jí
# 名
- (会意。从二-朿( cì)。“朿”是“刺”的本字。两个“朿”字并排立着,表示棘树多刺,是矮小而成丛莽的灌木。本义:丛生的小枣树)
- 酸枣树。一种落叶乔木,有刺。果实较枣小,味酸,种子、果皮、根可入药[sour jujube]
- 棘,小枣丛生者。——《说文》
- 實于丛棘。——《易·坎》
- 园有棘。——《诗·魏风·园有桃》
- 伐棘枣以为矜。——《淮南子·兵略》
- 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陆龟蒙《吴宫怀古》
- 又如:棘薪(指酸枣树已长成薪柴)
- 泛指有芒刺的草木[bramble]
- 攀草牵棘。——《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 虫伏棘根。——《聊斋志异·促织》
- 又如荆棘丛生;披荆斩棘;棘针科(有棘刺的植物,荆棘丛);棘匕(枣木做的饭匙。匕:饭勺或羹匙);棘楚(即荆棘。有芒刺的草木)
- 解剖结构上的一种刺状突起或齿状突起[spina]。如:额棘;髂棘
- 四轴海绵骨针,其中辐肋等长或近于等长[calthrops]
- 通“戟”。古代兵器名。合戈矛为一体,可以直刺与横击[halberd]
- 子都拔棘以逐之。——《左传·隐公十一年》
- 越棘大弓,天子之戎器也。——《礼记·明堂位》
- 又如:棘门(宫门。即戟门。古代帝王宿处门口武士执戟或插戟于地守卫,称棘门)
- 中国地名[Ji capital]
- 春秋鲁国的都城,在今山东省肥城县南
- 春秋楚国的都城,在今河南省永城县南
- 姓
# 形
- 棱角整饬,锋刃锐利[sharp]
- 仁失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诗·小雅·斯干》
- 办事艰难[hard]
- [尧曲]语其艰棘,未有如斯之甚也。—— 唐· 刘知几《史通》
- 通“亟”。急切,急迫[urgently;earnestly]
- 匪棘其欲,遹追来孝。——《诗·大雅·文王有声》
-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诗·小雅·采薇》
- 通“瘠”。瘦弱;土地不肥沃[barren;lean]
- 庶见素冠兮,棘人栾栾兮。——《诗·桧风·素冠》
- 凡耕之大方……棘者欲肥,肥者欲棘。——《吕氏春秋·任地篇》
- 地可使肥,又可使棘。
棘音韵方言
- 国际音标tɕi˧˥
- 唐代读音*giək
- 日语读音IBARA TOGE
- 韩语罗马KUK
- 现代韩语극
- 越南语gấc
- 客家话[客英字典] git7 [宝安腔] git7 [梅县腔] git7 [台湾四县腔] git7 [客语拼音字汇] gid5 [海陆腔] git7
- 粤语gik1
- 近代音見母 齊微韻 入聲作上聲 吉小空;
- 中古音見母 職韻 入聲 殛小韻 紀力切 三等 開口;
- 上古音黄侃系统:見母 德部 ;王力系统:見母 職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