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麻黄根散

麻黄根散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三:麻黄根散

药方名称麻黄根散

别名麻黄根散粉(《圣济总录》卷十三)。

处方黄根60克附子30克(炮裂,去皮、脐)牡蛎60克(烧,研粉)

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风虚汗出不止。

用法用量用药末30克,和白米粉250克拌令匀。以粉撒布于汗上,汗即止。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三

《圣惠》卷八十三:麻黄根散

药方名称麻黄根散

处方黄根半两,败蒲灰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黄耆(锉)半两,龙骨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盗汗不止,咽喉多干,心神烦热。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三

圣济总录》卷一七九:麻黄根散

药方名称麻黄根散

处方黄根1两半,雷丸1两半,牡蛎(火煅过)1两半,甘草(炙)1两,干姜(炮)半两,粱米半升。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小儿盗汗。

用法用量以粉儿身体及头。甚验。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圣惠》卷二十九:麻黄根散

药方名称麻黄根散

处方黄根1两,牡蛎粉1两,黄耆2两(锉),人参1两(去芦头),枸杞子1两,麦门冬3分(去心),白龙骨1两,白茯苓1两,熟干地黄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虚劳盗汗,口干心烦,不欲饮食,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九

《圣惠》卷七十八:麻黄根散

药方名称麻黄根散

别名黄根

处方黄根半两,当归(锉,微炒)半两,黄耆(锉)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牡蛎粉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产后虚汗不止,身热发渴,惊悸不安。

用法用量黄根汤(《万氏女科》卷三)。

摘录《圣惠》卷七十八

《圣惠》卷二十三:麻黄根散

药方名称麻黄根散

别名麻黄根散粉

处方黄根2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牡蛎2两(烧为粉)。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风虚汗出不止。大虚汗出欲死,或自汗不止。

用法用量麻黄根散粉(《圣济总录》卷十三)。

摘录《圣惠》卷二十三

猜你喜欢

  • 神授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神授散药方名称神授散处方青皮(去白)、桂心、牡丹皮、陈橘皮(去白)、白芍药,各五两;红花一两半,百合(水浸洗)、干姜(炮)、甘草(炙)、当归、川芎,各二两;神僸(炒

  • 没药丸

    药方名称没药丸别名十味没药丸(《景岳全书》卷六十四)。处方没药乳香川芎川椒 芍药当归红花桃仁血竭各30克自然铜12克(火煅七次)制法上药为末,用黄蜡120克熔化,入前末,速搅匀,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治

  • 鄂诸小金丹

    药方名称鄂诸小金丹处方晚蚕砂(炒熟)、草乌头(生用)各等分。制法上为未,生地龙为丸,如少则加醋糊为丸。功能主治诸风。用法用量每服4-5丸,白汤送下。多则麻人。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一

  • 滋阴抑火汤

    药方名称滋阴抑火汤处方当归9克知母麦门冬天门冬地骨皮丹皮各6克 枣仁柴胡天花粉人参各3克功能主治治血虚火盛,朝凉晚热,精神减少,睡卧不安者。用法用量上药加灯心30茎,水煎,空腹时服。摘录《丹台玉案》卷

  • 红豆丸

    《卫生宝鉴》卷十三:红豆丸药方名称红豆丸处方胡椒缩砂 拣丁香红豆各21粒制法上药为末,姜汁为丸,如皂角子大。功能主治治呕逆膈气,反胃吐食。用法用量每服1丸,以去核枣1个填药,面裹煨熟,细嚼,空腹时用白

  • 安胎膏

    药方名称安胎膏处方老母鸡1只(缉死,勿经水,拔尽毛,竹刀破击肠杂,入粳米、糯米半碗,银针穿线缝好,麻油4斤熬听用),生地4两,川芎(酒洗)2两,当归(酒洗)2两,杜仲(炒)2两,续断(炒)2两,白术2

  • 常用冲寒散

    药方名称常用冲寒散处方香附1两半,陈皮1两半,草果1两半,砂仁7钱,白姜7钱,肉豆蔻7钱,藿香3钱,白茯3钱,木通3钱,吴萸3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感寒腹痛作泄,或无泄而饮食少,胃弱怕吃肥腻等症。用

  • 甘草知母鳖甲丸

    药方名称甘草知母鳖甲丸处方甘草(去头尾,好酒浸、蒸从已至午,取出晒干)5钱,知母(槐砧上锉碎,入干木臼内捣烂)1两,鳖甲(取九肋者,洗去皮肉,配醋煮透,炙黄色)1两,常山(临用去苗,用甘草末同水拌蒸,

  • 拔针散

    药方名称拔针散处方灵磁石(研)3钱,巴豆霜(去油)1钱,蓖麻子(去油)5钱,蜣螂虫6个,麝香2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肉中断针。用法用量掺膏药上贴之,肉中断针即提出。摘录《丁甘仁家传珍方选》

  • 三乙承气汤

    药方名称三乙承气汤处方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各二钱半。甘草二钱。功能主治治伤寒杂病,内外所伤,日数远近,腹满咽干,烦渴谵妄,心下按之硬痛,小便赤涩,大便结滞;或湿热内甚而为滑泄,热甚喘咳闷乱,惊悸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