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白头翁丸

白头翁丸

方出《外台》卷二十三引《必效方》,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二五:白头翁丸

药方名称白头翁丸

处方白头翁半两,昆布10分,海藻7分,通草7分,玄参8分,连翘(微炒)8分,白蔹6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气瘤。

用法用量每服5丸,若冷,用酒送下。

注意忌蒜、面、生葱、猪、鱼。

摘录方出《外台》卷二十三引《必效方》,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二五

圣济总录》卷九十一:白头翁丸

药方名称白头翁丸

处方白头翁(去芦头)半两,艾叶2两(微炒)。

制法上为末,用米醋1升,入药一半,先熬成煎,入余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冷劳泄痢,及妇人产后带下。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食前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一

《圣惠》卷七十九:白头翁丸

药方名称白头翁丸

处方白头翁1两,干姜1两(炮裂,锉),黄连1两(去须,微炒),地榆1两,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

制法上为末,以黄蜡消成汁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产后下痢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七十九

《圣惠》卷五十八:白头翁丸

药方名称白头翁丸

处方白头翁1两,黄丹2两(并白头翁入铁瓶内烧令通赤),干姜1两(炮裂,锉),莨菪子半升(以水淘去浮者,煮令芽出,晒干,炒令黄黑色),白矾2两(烧令汁尽)。

制法上为末,以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休息痢,日夜不止,腹内冷痛。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食前以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五十八

《圣惠》卷二十一:白头翁丸

药方名称白头翁丸

处方白头翁半两(去芦头,蒸5遍,焙干),当归半两,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羌活半两,苦参半两(锉),独活半两,防风半两(去芦头),牛膝半两(去苗),仙灵脾半两,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桂心半两,晚蚕蛾半两(微炒),乌蛇肉2两(酒浸,炙微黄)。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顽麻风及腰脚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渐加至30丸。

摘录《圣惠》卷二十一

《准绳·幼科》卷七引《肘后方》:白头翁丸

药方名称白头翁丸

处方白头翁3分,黄连6分(研),石榴皮3分。

功能主治小儿毒下及赤滞下如鱼脑。

用法用量以水2升,煮取8合。儿生40日,以5合为3服。大者则加药。

有毒,去榴皮,加犀角屑3分。

摘录《准绳·幼科》卷七引《肘后方》

猜你喜欢

  • 救命通心散

    药方名称救命通心散处方川乌头1两(用青盐1钱,酒1盏,浸1宿,去皮尖,焙干),川楝子1两(用巴豆21粒,同炒候黑色,去巴豆),茴香半两,石燕1对,土狗5枚,芥子1钱6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小肠气痛。

  • 青黛粉

    药方名称青黛粉处方青黛粉30克,食醋适量。功能主治据报道,治疗流行性腮腺炎138例,敷药2次痊愈67例,4次痊愈者65例,5次以上者6例,治愈率100%。用法用量调成糊状,涂于塑料布上面,敷贴患处。每

  • 六神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六神丹药方名称六神丹处方丁香、木香、肉豆蔻(去壳),各半两。上三味,用面裹同入慢灰火煨,令面熟为度,取出放冷。诃子(煨.去核)、使君子仁,各半两;芦荟(细研入药)一

  • 沧青散

    药方名称沧青散处方沧盐4钱(炒焦),青黛半钱(一方去黛,加雄黄半钱,红豆半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牙疼甚,不可忍。用法用量疼边鼻(口畜)少许。摘录《医方类聚》卷七十三引《施圆端效方》

  • 鹿茸丸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鹿茸丸药方名称鹿茸丸处方鹿茸(去毛,切,炙)23克麦门冬(去心)60克 熟地黄黄耆鸡膍胵(麸炒)苁蓉(酒浸)山茱萸破故纸(炒)牛膝(酒浸)五味子各23克茯苓玄参地骨皮各15克

  • 升阳举经汤

    药方名称升阳举经汤处方肉桂(去皮,盛夏不用)白芍药红花各1.5克细辛1.8克人参熟地黄川芎各3克独活黑附子(炮裂,去皮、脐)炙甘草各5克羌活藁本防风各6克白术当归黄耆柴胡各9克桃仁(汤浸,去皮、尖)1

  • 夏枯草煲猪肉

    药方名称夏枯草煲猪肉处方夏枯草20克 瘦猪肉50克制法将夏枯草、瘦猪肉(切薄片),文火共煲汤。功能主治清肝热,散郁结,降血压。适用于高血压;肺结核低热,久服亦有效。用法用量每日服2次。吃肉,饮汤。摘录

  • 甘草麻桂汤

    药方名称甘草麻桂汤处方甘草、麻黄、桂枝。功能主治寒湿腹胀,身重身冷无汗。摘录《症因脉治》卷三

  • 猴黎酒

    药方名称猴黎酒处方猴黎子5个。功能主治疮痘出不快。用法用量上用酒煎,入水浸服之。疮痘即出。摘录《奇效良方》卷六十五

  • 黄连阿胶二味丸

    药方名称黄连阿胶二味丸处方黄连、阿胶。功能主治大孔痛,有湿热之毒流于大肠。用法用量为丸服。摘录《证治宝鉴》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