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高粱根

高粱根

《中药大辞典》:高粱根

药材名称高粱根

拼音Gāo Liánɡ Gēn

别名黍根、瓜龙(《纲目》),高粱七(《贵州草药》)。

出处《纲目》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蜀黍

性味《贵州草药》:"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平喘,利尿,止血。治咳嗽喘澜,胃气疼痛,血崩,产后出血。

①《纲目》:"煮汁服,利小便,止喘满;烧灰酒服,治难产。"

②《贵州草药》:"清热利湿,消肿止痛。安神定志。"

复方①治心气疼痛:高粱根煎汤温服。(《纲目》)

②治横生难产:高粱根,阴干,烧存性,研末,酒服二钱。(《纲目》)

③治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陈高粱根七个,红糖五钱。水煎服。(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④治喘咳:高粱七五钱,蒸冰糖服。(《贵州草药》)

⑤治狂病(精神失常):高粱七一两,石菖蒲、水灯芯各五钱,苦竹叶五片。煨水服。(《贵州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高粱根

药材名称高粱根

拼音Gāo Liɑnɡ Gēn

别名黍根、爪龙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高梁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orghum vulgare Pers.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原形态高粱,一年生栽培作物。秆高随栽培条件及品种而异,节上通常无白毛髯毛。叶鞘无毛或被白粉;叶舌硬纸质,先端圆,边缘有纤毛;叶片狭长披针形,长达50cm,宽约4cm。圆锥花序有轮生、互生或对生的分枝;无柄小穗卵状椭圆形,长5-6mm,颖片成熟时下部硬革质,光滑无毛,上部及边缘具短柔毛,两性,有柄小穗雄性或中性;穗轴节间及小穗柄为线形,边缘均具纤毛,但无纵沟;第1颖背部突起或扁平,成熟时变硬而光亮,有窄狭内卷的边缘,向先端渐内折,第2颖舟形,有脊;第1外稃透明膜质,第2外稃长圆形或线形,先端2裂,从裂齿间伸出芒,或全缘而无芒。颖果倒卵形,成熟后露出颖外,花、果期秋季。

生境分部我国北方普遍栽培。

性味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平喘;利水;止血;通络。主咳嗽喘满;小便不利;产后出血;血崩;足膝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烧存性研末。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红叶藤

    药材名称红叶藤别名牛栓藤、霸王藤、牛见愁、荔枝藤来源牛栓藤科红叶藤Rourea microphylla (Hook. et. Arn.)Planch.[Santalodes microphyllum

  • 荆芥

    《中国药典》:荆芥药材名称荆芥拼音Jīnɡ Jiè英文名HERBA SCHIZONEPETAE别名香荆荠、线荠、四棱杆蒿、假苏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

  • 木香花

    药材名称木香花别名白刺花、双白刺花来源蔷薇科木香花Rosa banksiae Ait.,以根、叶入药。生境分部南北各省均有栽培。性味涩,平。功能主治收敛止痛,止血。主治肠炎,痢疾,月经过多,肠出血,小

  • 乌泡刺

    药材名称乌泡刺拼音Wū Pào Cì别名乌龙摆尾、倒生根、过江龙、寒莓、乌泡来源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灰白毛莓Rubustephrodes Hance,以根、叶及种子入药。夏季采叶,

  • 玉带根

    药材名称玉带根拼音Yù Dài Gēn别名珊瑚枝(《生草药性备要》),拖鞋花,洋珊瑚(《广州植物志》),百足草、扭曲草(《南宁市药物志》),止血草(《广西中草药》)。出处《南宁市药

  • 银不换

    《中药大辞典》:银不换药材名称银不换拼音Yín Bú Huàn别名毛蔘箕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银锁匙、金线风(《广西中草药》)。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 细穗石松

    药材名称细穗石松别名树胡须、树灵芝来源蕨类石松科细穗石松Lycopodium phlegmaria L.,以全草入药。原形态云南性味淡,凉。功能主治祛风止痛,解毒消肿。主治跌打劳伤,风湿疼痛,高热,水

  • 黄锁梅根

    《中药大辞典》:黄锁梅根药材名称黄锁梅根拼音Huánɡ Suǒ Méi Gēn别名锁梅根、钻地风(《滇南本草》),锁地风(《滇南本草》整理本),黄泡刺根(《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红

  • 豆腐浆

    《中药大辞典》:豆腐浆药材名称豆腐浆拼音Dòu Fu Jiānɡ别名豆浆(《秘方集验》)出处《纲目拾遗》制法参见"豆腐"条。性味甘,平。①《药性考》:"味甘微苦

  • 月桂叶

    药材名称月桂叶拼音Yuè Guì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月桂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urus nobilis L.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晒干。原形态常绿乔木,高可达9-12m,树皮黑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