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虎皮楠

虎皮楠

《全国中草药汇编》:虎皮楠

药材名称虎皮楠

来源交让木虎皮楠Daphniphyllum glaucescens Blume,以根、叶入药。

生境分部浙江、台湾、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

性味苦、涩,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散瘀。主治感冒发热,扁桃体炎,脾脏肿大,毒蛇咬伤,骨折。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鲜叶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虎皮楠

药材名称虎皮楠

拼音Hǔ Pí Nán

英文名leaf or seed of Common Daphniphyllum

出处始载于《全国中草药汇编》。

来源药材基源:为虎皮楠科植物虎皮楠的根、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aphniphyllum oldhami (Hemsl.)Rosenth.[D.gaucescens Bl.var.oldhami Hemsl.;D.glaucescens auct.non Bl.]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叶鲜用;根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虎皮楠 常绿小乔木,高3-10m。树皮褐色,栓皮质,内皮黑色。单叶互生,在枝端为丛生状;叶柄长约2cm,带红色;叶片长椭圆形或长倒卵形,长约8cm,先端急尖,基部狭楔形,全缘或在顶端有粗大锯齿,上面平滑有光泽,下面苍白色,有疣状突起。总状花序腋生;雌雄异株;花被萼状,不宿存;花小;雄花花被片4-5,雄蕊8,花丝短而离生,花药大;雌花有花被片6-8,子房2室,每室有2胚珠,花柱2,宿存。核果宽椭圆形,黑色,外果皮肉质。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湖北、湖南、台湾、广东等地。

性味苦;涩;凉

归经心;肝;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散瘀。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脾脏肿大;毒蛇咬伤;骨折创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15-30g。外用:鲜叶适量,捣烂敷,或捣汁搽。

各家论述《全国中草药汇编》:苦、涩、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主治感冒发热,扁桃体炎,脾脏肿大,毒蛇咬伤,骨折。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天葵

    药材名称天葵拼音Tiān Kuí别名紫背天葵(《雷公炮炙论》),雷丸草(《外丹本草》),夏无踪(《植物名实图考》),小乌头(《植物学大辞典》),老鼠屎草(《江苏植药志》),旱铜钱草(《湖南药

  • 峨眉香科

    药材名称峨眉香科拼音é Méi Xiānɡ Kē别名峨眉石蚕、野烟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峨眉香科科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eucrium omeiense Sun ex S.Chow采收和储

  • 鳙鱼

    《中药大辞典》:鳙鱼药材名称鳙鱼拼音Yōnɡ Yú别名鱃鱼(《山海经》),鰫鱼(《上林赋》),皂包头、皂鲢(姚可成《食物本草》),黑包头鱼(《食物本草会纂》),鳙头鲢(《医林纂要》),鯼鱼(

  • 仙顶梨

    药材名称仙顶梨拼音Xiān Dǐnɡ Lí别名苦梨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仙顶梨的果皮。原形态落叶乔木,高可达10米。树皮灰褐色,粗糙或细纵裂;小枝灰黄色,散生皮孔。叶卵圆形

  • 兔毛蒿

    《全国中草药汇编》:兔毛蒿药材名称兔毛蒿拼音Tù Máo Hāo别名线叶菊、西伯利亚艾菊、兔子毛、疔毒花、惊草、荆草来源菊科兔毛蒿Filifolium sibiricum (L.)

  • 骆驼肉

    《中药大辞典》:骆驼肉药材名称骆驼肉拼音Luò Tuo Ròu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驼科动物双峰驼的肉。性味甘,温。①《日华子本草》:"温。"②《纲目》:&q

  • 臭牡丹

    《全国中草药汇编》:臭牡丹药材名称臭牡丹拼音Chòu Mǔ Dān别名矮桐子、大红花、臭枫根、臭八宝、臭芙蓉、矮脚桐来源马鞭草科赪桐属植物臭牡丹Clerodendrom bungei Ste

  • 戴星草

    药材名称戴星草拼音Dài Xīnɡ Cǎo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戴星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phaeranthus africanus L.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切段晒干。原形态戴星草

  • 菥蓂

    《全国中草药汇编》:菥蓂药材名称菥蓂拼音Xī Mínɡ别名败酱草、遏蓝菜来源十字花科菥蓂属植物菥蓂Thlaspi arvense L.,以全草及种子入药。春夏采集全草,晒干;夏秋采果枝,晒干

  • 西洋参

    《中国药典》:西洋参药材名称西洋参拼音Xī Yánɡ Shēn英文名RADIX PANACIS QUINQUEFOLII来源本品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