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薅田藨根

薅田藨根

《中药大辞典》:薅田藨根

药材名称薅田藨根

拼音Hāo Tián Pāo Gēn

别名茅莓根(《福建中草药》)。

出处《福建民间草药》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茅莓

化学成分根含鞣质4.5%,糖2.3%,黄酮甙1.6%。

性味甘苦,平。

①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苦,凉。"

②《福建民间草药》:"甘酸,平,无毒。"

③《重庆草药》:"苦,平,无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活血消肿。治感冒高热,咽喉肿痛,风湿痹痛,肝炎,泻痢,肾炎水肿,尿路感染、结石,咳血,吐血,妇人崩漏,跌打损伤,疔疮肿毒。

①《生草药性备要》:"浸酒壮筋骨。"

②《本草求原》:"治瘰疬。炒存性,开油搽坐板疮。"

③《植物名实图考》:"养筋活血,消红退肿。"

④《分类草药性》:"治吐血,经水不调,跌打损伤。"

⑤《岭南采药录》:"理蛇伤,感冒夹色。"

⑥《贵州民间方药集》:"解热驱风,治风湿疼痛,癫狂。解热毒,治疔疮肿毒。"

⑦《福建民间草药》:"益阴涩精,疗脾泄,止下痢。"

⑧《上海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祛风除湿。治感冒高热,咽喉肿痛,肝炎,咳血,吐血,肾炎水肿,尿路感染,跌打损伤,风湿骨痛。"

⑨《中国药植志》:"治慢性肝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或浸酒。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注意《重庆草药》:"孕妇禁用。"

复方①治月经不调:薅秧泡根一斤,红泽兰四两,刘寄奴根四两。泡酒服,早晚各服一酒杯。(《重庆草药》)

②治妇人崩漏:薅田藨根一两,乌藨刺根一两,川白蜡二钱。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③治妇人白带:薅田藨根一两至一两五钱,瘦猪肉炖汤,以汤煎药服。(《江西民间草药》)

④治冷痹,久年关节疼痛:薅田藨根五斤,煎汤去渣,同老母鸡(去毛及肠杂)一只炖服。(《闽东本草》)

⑤治关节炎:㈠茅莓根二两,白酒一斤。浸泡一周后,每服一小盅,日服二次。(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㈡茅莓根二至四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⑥治黄疸:薅田藨根二至四两,水煎服。(《福建民间草药》)

⑦治胃痛:茅莓干根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⑧治糖尿病:薅田藨根二至四两,猪小肚一至二个。水煎服。(《福建民间草药》)

⑨治小儿疳积:茅莓干根五钱,加龙眼适量。水炖服。(《福建中草药》)

⑩治喉蛾:薅田藨根捣烂,浸米泔含漱。(《闽东本草》)

⑾治疗过敏性皮炎:茅莓根、明矾各适量。先将茅莓根煎醋,后加入明矾。外洗患处,日一次。(福建《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⑿治骨髓炎:鲜茅莓白皮适最,加烧酒少许,同捣敷患处,一日二次。亦可配合茅莓全草四两煎服。(《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临床应用①治疗泌尿系结石

取鲜茅莓根或全草4两切碎,加酒成食醋4两,水适量,煎1小时取汁顿服或分2次服。每日1剂,服至排除结石或症状消失。治疗54例,27例从小便中排出结石,19例症状消失但无明显排石,7例无效改用手术治疗。服药后排石时间最短3小时,最长14天,一般在5~6天;排出的结石最大直径0.6厘米,最小者呈砂粒样;排石最多者达101粒;多发性结石服药后不能一次排尽,一般需5天左右才能排完。另观察24例,治愈(症状消失,排尿时检到结石,或X线复查结石阴影消失)15例,好转(症状消失,X线复查结石位置下移)2例。最短1天,最长33天,平均4~6天。初步认为:本药对直径0.6或1厘米以下的结石效果较好;对1厘米以上及肾盂内多角结石或肾盏内结石效果较差,如服药2周未见奏效者,应以手术治疗为宜。治程中曾发现部分直径在1厘米以上的肾盂结石,服药后位置发生改变,但结石未见变小,因此认为本药尚无溶解结石作用。一般病人服药后尿量有轻度增多,排石前常伴有短暂疼痛或感疼痛加剧。由此推断,本药有使输尿管增强蠕动和轻度利尿作用,从而有利于结石的排出。治程中除少数病例服药后胃病加剧外,未见明显副作用。

②治疗丝虫病

取鲜红梅消根1斤,洗净去除外层粗皮。切碎,加白酒2斤浸泡10~15天,去渣过滤。现症期(象皮腿)病人在发作前和前驱期服30毫升(成人),每日1次,连服3天。带虫期每日1次,每次15-20毫升(成人),睡前服,4日为一疗程。观察现症期患者13例,治疗后仅复发1例,轻度消肿6例,中度消肿7例;带虫期病人经服药半月至6个月后,复查27例,结果22例转阴。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薅田藨根

药材名称薅田藨根

拼音Hāo Tián Pāo Gēn

英文名root of Japanese Raspberry

别名茅莓根、托盘根、米花托盘

出处出自《福建民间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茅莓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bus parvifolius L.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挖根,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茅莓小灌木,高约1-2m。枝有短柔毛及倒生皮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3,有时5,先端小叶菱状圆形到宽倒卵形,侧生小叶较小,宽倒卵形至楔状圆形,长2-5cm,宽1.5-5cm,先端圆钝,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具齿,上面疏生柔毛,下面密生白色绒毛;叶柄长5-12cm,顶生小叶柄长1-2cm,与叶轴均被柔毛和稀疏小皮刺;托叶条形。伞房花序有花3-10朵;总花梗和花梗密生绒毛;花萼外面密被柔毛和疏密不等的针刺,在花果时均直立开展;花粉红色或紫红色,直径6-9mm;雄蕊花丝白色,稍短于花瓣;子房具柔毛。聚合果球形,直径1.5-2cm,红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2600m的山坡杂木林下、向阳山谷、路旁或荒野。

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气候,耐热,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均可种植。

栽培技术 用分株繁殖法。于冬季落叶后或早春萌芽前,在老树的株丛旁边挖取带有侧根的枝条,分成单株,剪去顶端部分枝条,用黄泥浆水浆根,按行株距40cm×30cm开穴定植,每穴栽1-2株,栽后覆土及压实,淋透水。

田间管理 栽后1-2年,每年中耕除草2-3次,追施人畜粪水1次。

性状性状鉴别 根长短不等,多扭曲,直径0.4-1.2cm。上端较粗,呈不规则块状,常附残留茎基。表面灰褐色,有纵皱纹,栓皮有时剥落,露出红棕色内皮。质坚硬,断面淡微涩。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为10余列木栓细胞。栓内层少数细胞含黄色物质。韧皮部宽广,有韧皮纤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及方晶,老根偶见单个石细胞散在。木质部导管多数单个,少数2-3个相连。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化学成分根含(-)-表儿茶精[(-)-epicatech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和菜油甾醇(campesterol)。

性味甘苦;凉;无毒

归经肝;肺;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活血凉血。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风湿痹痛;肝炎;肠炎;痢疾;肾炎水肿;尿路感染;结石;跌打损伤;咳血;吐血;崩漏;疔疮肿毒;腮腺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或研未调敷。

注意《重庆草药》:孕妇禁用。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无花果根

    《中药大辞典》:无花果根药材名称无花果根拼音Wú Huā Guǒ Gēn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来源桑科植物无花果的根,秋后采收。原形态详"无花果"条。功能主治治筋骨疼痛,痔

  • 香柏

    药材名称香柏拼音Xiānɡ Bǎi来源药材基源:为松科植物雪松的叶、木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drus deodara(Roxb.)G.Don[Pinusdeodara Roxb.]采收和储藏:叶

  • 独角芋

    药材名称独角芋拼音Dú Jiǎo Yù别名红半夏、石芋头、红水芋、红芋头、珍珠莫玉散、五彩芋出处《红河中草药》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花叶杯芋的块茎。秋、冬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块茎扁

  • 岩胡椒

    药材名称岩胡椒拼音Yán Hú Jiāo别名土乌药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川鄂新樟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eocinnamomum fargesii(Lec.)Kosterm.[N.wilsoni

  • 蝲蛄石

    《全国中草药汇编》:蝲蛄石药材名称蝲蛄石拼音Là Gū Shí别名东北蝲蛄[东北螯虾]、蝲蛄来源甲壳纲蝲蛄科东北蝲蛄Cambaroides dauricus (Pallas);朝鲜

  • 鸡爪竻

    药材名称鸡爪竻拼音Jī Zhuǎ Lè别名鸡捶竻(《广州植物志》),塘角鱼竻(《南宁市药物志》)。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来源为茜草科植物鸡爪竻的全株。全年可采,切片,晒干。原形态直立有刺灌木,

  • 细草

    药材名称细草拼音Xì Cǎo别名藻(《植物名实图考》),金鱼藻、聚藻(《植物学大辞典》),松藻(《中国植物图鉴》),软草(《四川中药志》),鱼草(《重庆草药》)。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金鱼

  • 水榆

    药材名称水榆拼音Shuǐ Yú别名花楸、千筋树来源蔷薇科水榆Sorbus alnifolia Sieb. et Zucc.,以果实入药。生境分部辽宁、甘肃、华北、华东、中南、四川。功能主治主

  • 蚕豆壳

    《中药大辞典》:蚕豆壳药材名称蚕豆壳拼音Cán Dòu Ké别名蚕豆皮(《本草求原》)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豆科植物蚕豆的种皮。取蚕豆放水中浸透,剥下豆壳,晒干。生境分部

  • 青檀香

    药材名称青檀香拼音Qīnɡ Tán Xiānɡ别名青藤香(《阳春县志》),青风藤(《四川中药志》),小葛藤(《中国经济植物志》)。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防己科植物木防己的茎叶。10~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