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石首鱼

石首鱼

《中药大辞典》:石首鱼

药材名称石首鱼

拼音Shí Shǒu Yú

别名花鱼(《临海异物志》),石头鱼(《岭表录异》),江鱼(《浙志》),黄鱼(《本草述》),海鱼、黄瓜鱼(《医林篆要》)。

出处《食性本草》

来源为石首鱼科动物大黄小黄鱼

原形态大黄鱼,又名:大黄花鱼

体近长方形而侧扁,背缘及腹缘的前方隆凸而后方为低。体长约30余厘米。头大而侧扁,吻圆钝。眼中等大,侧上位;眼间隔宽而稍隆凸。鼻孔每侧2个,前鼻孔圆而小,后鼻孔长形,较大,接近于眼。口前位,宽阔而斜。上、下颌相等,唇薄;上颌骨能伸缩。前鳃盖骨边缘有细锯齿,鳃盖骨后端有一扁棘。鳃孔大,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鳃耙较长。鳞片栉状,侧浅鳞57;侧线下鳞较侧线上鳞为大。背鳍及臀鳍的鳍条部2/3以上均蒙小圆鳞。侧线前部较弯曲,后部较直。背鳍Ⅷ~Ⅹ31,起点在胸鳍起点的上方。臀鳍Ⅱ9,起点约与背鳍鳍条的中部相对,胸鳍15,起点在鳃盖后。腹鳍小于胸鳍。尾鳍楔形。体背侧灰黄色,下侧金黄色;背鳍及尾鳍灰黄色,胸鳍、腹鳍及臀鳍为黄色。

多活动于海水中下层,有洄游习性。分布我国东海、南海;浙江舟山群岛最多,黄海很少见。

②小黄鱼,又名:小黄花鱼花鱼,古鱼,大眼。

形状和大黄鱼相近而小。体长约20厘米。侧线鳞60~63。背鳍Ⅸ34~36,起点与胸鳍的起点相对。臀鳍Ⅱ9,起点稍后于背鳍鳍条的中部。胸鳍19,长而尖,末端超过腹鳍的末端。腹鳍稍短于胸鳍。尾鳍楔形。体背侧灰褐色,两侧及腹侧为黄色,背鳍边缘灰褐色。

有洄游习性。分布我国黄海、渤海。

以上两种动物的干制品(石首鱼鲞),头骨中的耳石(鱼脑石)、鳔(鱼鳔)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化学成分每100克大、小黄鱼分别含:水分81,79克;蛋白质17.6,16.7克;脂肪0.8,3.5克;灰分0.9,0.9克;钙33,43毫克;磷135,127毫克;铁0.9,1。2毫克;硫胺素O.01,O.01毫克;核黄素0.10,0.14毫克;尼克酸0.8,O.9毫克。每1公斤鲜石首鱼含碘120微克。

性味甘,平。

①崔禹锡《食经》:"味甘,温,无毒。"

②《医林纂要》:"甘咸,平。"

归经本草撮要》:"入足阳明、少阴经。"

功能主治①崔禹锡《食经》:"主下利,明目,安心神。"

②《开宝本草》:"和莼菜作羹,开胃益气。"

③《随息居饮食谱》:"填精。"

注意①《本草汇言》:"动风发气,起痰助毒。"

②《随息居饮食谱》:"多食发疮助热。"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石首鱼

药材名称石首鱼

拼音Shí Shǒu Yú

英文名yellow croaker, small yellow croaker

别名花鱼、石头鱼、鱢、江鱼、黄鱼、海鱼、黄瓜

出处出自《食性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和小黄鱼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Pseudosciaena crocea(Richardson), 2.Pseudosciaena polyactis Bleeker

采收和储藏:在鱼汛期捕捞,捕后,除去肉脏,洗净,鲜用或冷藏。

原形态1.大黄鱼,体侧扁,一般体长为40-50cm,大者长达75cm。头较大,具发达粘液腔。吻钝尖,有4个吻孔。眼中大,侧上位,眼间隔圆凸。口前位,宽阔而斜,下颌稍突出牙细尖,上凳牙多行,外行牙稍扩大;下颌牙2行,内行牙较大。颏部具4个不明显小孔。前鳃盖骨边缘有细锯齿,鳃盖骨后端有一扁棘,鳃孔大,鳃耙(8-9)+(16-18),细张。头部和体的前部被圆鳞;后部被栉鳞。侧线鳞56-58(8-9/8)。背鳍鳍条部及臀鳍鳍膜上被小圆鳞。体侧下部各鳞片均有一金黄色皮腺体。背鳍Ⅷ-Ⅸ,Ⅰ-31-34,连续,起点在胸鳍基部上方。臀鳍Ⅱ-8,第2鳍棘较长。胸鳍15-17。尾鳍楔形。鳔大,前端圆形,两侧具侧枝31-33对,每一侧枝最后分出的前后两小支等长,且互相平行。耳石梨形。体背面和上侧面黄褐色,唇橘红色。各鳍黄色或灰黄色。腹面金黄色。

2.小黄色,体侧扁,一般体长23-26cm,大者可长达50cm。外形与大黄鱼近似。主要差别如:鳃耙10+(8-20)。侧线鳞50-62(5-6/8),背鳍Ⅸ-Ⅹ,Ⅰ-31-36。臀鳍II-9-10。鳔大,前部圆,两侧具侧枝26-32对,每一侧枝最后分出的前、后两小支不等长;后小支短,前小枝细长。耳石梨形,较小。体黄褐色,唇橘色,各鳍灰黄色,腹面金黄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为暖温性回游鱼类。栖息于60m以内近海的中下层。喜集群,食性广,主要摄食小型鱼类、节肢类等动物。能发声,生殖期更盛。一生能多次产卵,产卵场均在河口附近或岛屿、内湾近岸浅清洁工我。产卵期分春秋二季。怀卵量一般为20万-50万粒,卵浮性,球形,很1.19-1.55mm,有无色油球1个。秋冬随水温下降。鱼群向南回游越冬。

2.为温水性底层鱼类。喜栖息于软泥或泥沙质海底。食性广。能发声,在生殖期常发出“咯咯”、“沙沙”声。生殖期在北方海区于4-5月间产卵,怀卵量平均为7万-15万粒,卵浮性,球形,直径1-1.45mm,有油球1个。秋末冬初,鱼群南下作适温回游。

资源分布:1.我国分布于黄海、东海和南海。

2.我国分布于渤海、黄海和东海。

化学成分食用部分含蛋白质,脂肪,灰分,钙,磷,铁,硫胺素(thiamine),核黄素(riboflavin),烟酸(nicotinic acid),碘等。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脾;胃;肝;肾经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补肾;明目;止痢。主病后、产后体虚;乳汁不足;肾虚腰痛;水肿;视物昏花;头痛;胃痛;泻痢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或炖食,100-250g。

注意患风疾、痰疾及疮疡者慎服。

各家论述1.崔禹锡《食经》:主下利,明目,安心神。

2.《开宝本草》:和莼菜作羹,开胃益气。

3.《随息居饮食谱》:填精。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角果木叶

    药材名称角果木叶拼音Jiǎo Guǒ Mù Yè英文名Ceriops tagal(Perr.)C.B Rob.来源药材基源:为红树科植物角果木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riops tagal (P

  • 鸡脚莲

    药材名称鸡脚莲拼音Jī Jiǎo Lián别名大风尾草、原始莲座蕨来源药材基源:为观音座莲科植物亨利原始观音座莲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changiopteris henryi Christ

  • 仙人球

    《全国中草药汇编》:仙人球药材名称仙人球拼音Xiān Rén Qiú别名天鹅蛋、仙人掌、薄荷包掌来源仙人掌科仙影拳属植物仙人球Echinopsis multiplex Pfeiff

  • 蓑衣莲

    《全国中草药汇编》:蓑衣莲药材名称蓑衣莲别名耳叶紫菀来源菊科蓑衣莲Aster auriculatus Franch.,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四川、贵州、云南。性味辛、麻,温。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止咳平喘。主

  • 春花胡枝子

    《中药大辞典》:春花胡枝子药材名称春花胡枝子拼音Chūn Huā Hú Zhī Zǐ出处《全展选编·外科》来源为豆科植物春花胡枝子的全草。原形态直立灌木。枝条疏被长绒毛。3出复叶,

  • 鸭脚蓼

    药材名称鸭脚蓼拼音Yā Jiǎo Liǎo别名鸭爪风、水桐油、水木瓜、鹅掌风、蜀葵蓼、掌叶蓼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鸭脚蓼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pseudopelmatum

  • 毛轴碎米蕨

    药材名称毛轴碎米蕨拼音Máo Zhóu Suì Mǐ Jué别名舟山碎米蕨、细凤尾草、凤凰路鸡、铁线路鸡、小样线鸡尾来源蕨类中国蕨科毛轴碎米蕨Cheilanth

  • 光头稗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光头稗子药材名称光头稗子别名芒稷来源禾本科光头稗子Echinochloa colonum (L.) Link,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华东、华南、西南。性味微苦,温。功能主治利尿,止血。

  • 西藏鸡爪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西藏鸡爪草药材名称西藏鸡爪草别名墨要色尔坚[藏名译音]来源毛茛科西藏鸡爪草Trollius ranunculoides Hemsl.,以茎、叶、花入药。生境分部西藏、甘肃、四川、云

  • 罗汉果根

    药材名称罗汉果根拼音Luó Hàn Guǒ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罗汉果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iraitia grosuenorii (Swi-ngle) C.Jeffery ex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