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皋芦

皋芦

《中药大辞典》:皋芦

药材名称皋芦

拼音Gāo Lú

别名过罗、拘罗、物罗(《南越志》),瓜芦(陶弘景),苦艼(《南越笔记》)。

出处《本草拾遗》

来源为山茶科植物皋芦

原形态常绿灌木,全体与茶相似,惟枝干较粗大。叶长椭圆形,长10~15厘米,宽5~7厘米,锯齿缘。花腋生,白色,比茶花略大;萼片5;花瓣5;雄蕊多数;子房上位;花梗长。蒴果扁圆形。花期秋季。

生境分部分布云南、四川等地。

性味①陶弘景:"苦涩。"

②《纲目》:"苦,平,无毒。"

功能主治治头痛烦热,喉痛,淋病,

①《本草拾遗》:"煮为饮,止渴明目,除烦,不睡,消痰。"

②《海药本草》:"通小肠,治淋,止头痛烦热。"

③《纲目》:"噙咽清上膈,利咽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

注意《纲目》:"胃冷者不可用。"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皋芦

药材名称皋芦

拼音Gāo Lú

英文名Largeleaf Tea

别名过罗、拘罗、物罗、瓜芦、苦簦、苦艼。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陶弘景:瓜芦,木亦似茗,苦涩,取其叶作屑煮饮,即通夜不睡。

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皋芦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mellia sinensis (L.)O.kuntze.f.macrophyll (Sieb.)Kitamura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集,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大叶茶 常绿灌木,全体与茶相似,惟枝干较粗大。叶长椭圆形,长10-15cm,宽5-7cm,边缘有锯齿。花腋生,白色,较茶药略大;花梗长;萼片5;花瓣5;雄蕊多数;子房上位。蒴果扁圆形。花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地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云南、四川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幼嫩叶多干缩成条形,长1-4cm;老叶长椭圆形,长可达15cm。叶片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锯齿;表面绿褐色或棕绿色;叶柄短;嫩叶纸质,老叶微革质,易碎。气微清香,味苦、微涩。

性味苦;寒

归经心;肝;肺;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除烦;止渴;明目。主烦热头痛;口渴;目昏;咽喉肿痛;淋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

注意胃冷者不可用。

各家论述1.《本草拾遗》:煮为饮,止渴明目,除烦,不睡,消痰。

2.《海药本草》:通小肠,治淋,止头痛烦热。

3.《纲目》:噙咽清上膈,利咽喉。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鸡骨常山

    药材名称鸡骨常山拼音Jī Gǔ Chánɡ Shān别名云南鸡骨常山、三台高、野辣子、永固生、红辣树、白虎木、细骨常山、红花岩托、红花矮陀陀、小苦桃、五台风、四角风来源夹竹桃科鸭脚树属植物鸡

  • 马骨节

    药材名称马骨节拼音Mǎ Gǔ Jié别名理肺散、猴背、九子不离母。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密花火筒树的块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ea compactiflora Kurz[L.trifoliat

  • 断血流

    《中国药典》:断血流药材名称断血流拼音Duàn Xuè Liú英文名HERBA CLINOPODII别名灯笼草、山藿香、走马灯笼草、荫风轮、脚癣草、绣球草、楼台草[云南]

  • 辣子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辣子草药材名称辣子草拼音Là Zi Cǎo别名向阳花、珍珠草、铜锤草来源菊科辣子草Galinsoga parviflora Cav.,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浙江、江西、四川

  • 五指毛桃

    《全国中草药汇编》:五指毛桃药材名称五指毛桃拼音Wú Zhǐ Máo Táo别名五指榕、五指牛奶、五指香、五叉牛奶、土黄芪[广东]、三爪龙、五爪龙、五爪桃、山狗差来源为桑

  • 费菜

    药材名称费菜拼音Fèi Cài别名养心草、倒山黑豆(《福建民间草药》),马三七、白三七、胡椒七(《湖南药物志》),七叶草(《闽东本草》),晏海豆丬、回生草(《福建中草药》),血草(

  • 鹿梨

    《中药大辞典》:鹿梨药材名称鹿梨拼音Lù Lí别名檖(《诗经》),赤罗(《毛诗传》),罗(《尔雅》),山梨、杨檖、鼠梨、赤萝(陆玑《诗疏》),树梨(《纲目》),酸梨(《植物名实图考

  • 大树三台

    药材名称大树三台来源大戟科三台树属植物三台树Cleidion brevipetiolatum Pax et Hoffm.,以树皮入药。全年可采,切碎晒干。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消炎解表,利湿解毒,通便。

  • 桂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桂花药材名称桂花拼音Guì Huā别名银桂、木犀、九里香来源木犀科木犀属植物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以花、果实及根入药。秋季采花;冬季采果;

  • 栗子

    《中药大辞典》:栗子药材名称栗子拼音Lì Zi别名板栗(《唐本草》),栗果(《滇南本草》),大栗(《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出处《千金·食治》来源为壳斗科植物栗的种仁。原形态栗(《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