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槠子

槠子

《中药大辞典》:槠子

药材名称槠子

拼音Zhū Zǐ

别名株子(《饮膳正要》)。

出处《本草拾遗》

来源为壳斗科植物苦槠青椆种仁

原形态①苦槠又名:血槠(《纲目》),槠栗。

常绿乔木,高5~10米。枝条稠密;树皮灰褐色,小枝有棱。叶革质;椭圆状卵形或椭圆形,长8~12厘米,宽3~5厘米;上面深绿色,下面苍白色,两面均光滑;边缘在中部以上有3~6对疏锯齿,下部全缘;羽状侧脉9~14对,纤细,不显现;叶柄长1~3厘米。雄花序穗状腋生,长8~15厘米,雄花乳白色,有香味;雌花序穗状腋生。壳斗扁球形,直径8~10毫米,包围坚果,外有5~6环贴生而成间断的和狭长而钝的鳞片,外被暗色细毛,成熟时开裂。坚果圆锥形,柱头外露。花期5月。果期10月。

生长丘陵或低山森林中。分布云南、广东、福建、四川、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安徽、江苏、陕西等地。

②青椆,又名:面槠(《纲目》),青栲、细叶青栎。

常绿乔木,高6~16米。树皮灰褐色。叶互生,坚纸质;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至倒披针形,长3~11厘米,宽2~4.5厘米,先端渐尖或短尾状渐尖,基部楔形,边缘上部2/3以上具锯齿,下部全缘,上面绿色光亮,无毛,下面苍白色;侧脉11~15对,隆起直达齿端;叶柄长1.5~2.5厘米。花单性,雄花4~5朵,排成腋生葇荑花序,雌花3~4朵排成短穗状花序,着生于新枝叶腋。壳斗薄而脆,杯状,高5~8毫米,宽1~1.3厘米,被微毛,鳞片连合成同心环带5~7条。坚果2/3露出壳外,卵状长形。花期3~4月。果期10月。

生长于山地密林或疏林中。分布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福建、浙江、江西、四川、安徽、云南、贵州等地。

以上二种植物的树皮及叶(槠子皮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性味①《本草拾遗》:"味苦涩。"

②《饮膳正要圆》:"味酸甘,平,无毒,性微寒。"

功能主治①《本草拾遗》:"止泄痢,食之不饥,令健行,能除恶血,止渴。"

②《随息居饮食谱》:"患酒膈者,细嚼频食。"

注意随息居饮食谱》:"气实肠燥者勿食。"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槠子

药材名称槠子

拼音Zhū Zǐ

别名苦槠子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1.《本草拾遗》:槠子,小于橡子,树如栗,冬月不雕。生江南。

2.汪颖《食物本草》:槠子,有苦、甜二种,治作粉食糕食。褐色,甚佳。

3.《纲目》:穗子,处处山谷有之。其木大者数抱,高二、三文,叶长大如栗,叶稍尖而厚坚光泽,锯齿峭利,凌冬不雕,三、四月开白花成穗,如栗花;结实大如槲子,外有小苞,霜后苞裂子坠,子圆褐而有尖,大如菩提子;内仁如杏仁,生食苦涩,煮炒乃带甘

来源药材基源:为壳斗科植物苦槠栲、小叶青冈或青冈的种仁。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astanopsis sclerophylla(Lindl.)Schott.[Quercus sclerophylla Lindl.]2.Cyclobalanopsis myrsinaefolia (Bl.)Qerst.[Quercus myrsinaefolia Bl.]3.Cyclobalanopsis glauca(Thunb.)Qerst.[Quercus glauca Thunb.]

采收和储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后剥取种仁。

原形态1.幼枝无毛,枝条稠密;树皮灰褐色,小枝有棱。叶互生;叶柄长1.5-2.5cm;叶片厚革质,长椭圆状卵形或椭圆形,长7-15cm,宽3-5cm;先端渐尖或短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有时略不对称,中部或上部有锐齿,侧脉10-14对,上面深绿色,下面淡银灰色,两面均光滑。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穗状,腋生,长8-15cm,雄花乳白色,有香味;雌花序穗状,腋生,单生于总苞内。壳斗球形或球形,全包或包果大部分,直径8-10mm,壳斗壁厚约1mm以内,苞片三角形,先端针刺形,排列或4-6条同心环带,外被暗色细毛,成熟时裂片;坚果圆锥形,柱头外露,直径1-1.4cm,果脐径7-9mm,有深色细绒毛。花期4-5月,果期9-11月。

2.常绿乔木,高6-20m。小枝无毛,被凸起淡褐色长圆形皮孔。叶互生;叶柄长1-2.5cm,无毛;叶片坚纸质,卵状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6-11cm,宽1.8-4cm,先端长渐尖或短尾状渐尖,基部窄楔形或近圆形,中部以上具细锯齿,侧脉9-14对,常不达叶缘,上面绿色光亭,下面粉白色,支脉不明显,干后有时为暗灰色,无毛。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长4-6cm,雄花4-5朵,排成腋生葇荑花序;雌花序长1.5-3cm,雌花3-4朵,排成短穗状花序,着生于新枝叶腋。壳斗半球形,壁薄而脆,包果1/3-1/2,高5-8mm,直径1-1.5(-2)cm,内壁无毛,外壁被灰白色细柔毛,小苞片汇合生成6-9条同心环带,环带全缘;坚果卵形或椭圆形,直径1-1.5cm,高1.4-2.5cm,无毛,先端圆,柱座明显,有5-6条环纹,果脐平坦,很径约6mm。花期6月,果期10月。

3.常绿乔木,高15-20cm,胸径1mm,小枝无毛。叶互生;叶柄长1-3cm;叶片坚纸质,倒卵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6-13cm,宽2-5.5cm,先端渐尖或短尾状,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中部以上具疏锯齿,侧脉 9-13对,上面无毛,下面被平伏白色单毛,老时渐脱落,并常有白色鳞秕。雄花为葇荑花序,多生于新枝基部,下垂,雄蕊与花被裂片同数,有时较少;雌花序穗状,雌花2-3朵生于部苞内,果序长1.5-3cm,有果2-3个。壳斗杯形,包果1/3-1/2,高6-8mm,直径0.9-1.2cm,被薄毛,苞片汇合生成5-8条同心环带,环带全缘或有细缺刻;坚果卵形或椭圆形,直径0.9-1.4cm,高1-1.6cm,无毛,果脐隆起。果期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1000m以下的低山杂木林中,与马尾松、青冈栎、甜槠、木荷等混生。

2.生于海拔200-2500m的山地密林或疏林中。

3.生于海拔2600m的以下的山地或沟谷杂木林中。

资源分布:1.除台湾、广东、海南、云南外,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

2.分布于中南、西南及陕西南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等地。

3.分布于陕西、甘肃、青海、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甘;苦;涩;性平

功能主治涩肠止泻;生津止渴。主泄泻;痢疾;津伤口渴;伤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

注意随息居饮食谱》:气实肠燥者勿食。

各家论述1.《本草拾遗》:止泄痢,食之不饥,令健行,能除恶血,止渴。

2.《随息居饮食谱》:患酒膈者,细嚼频食。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竹实

    药材名称竹实拼音Zhú Shí别名竹米(《本草别说》)。出处《本经》来源为禾本科竹类植物的颖果。功能主治①《本经》:"益气。"②《物理小识》:"下积。

  • 黄多孔菌

    药材名称黄多孔菌别名杂蘑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黄多孔菌Polyporus elegans (Bull.) Fr.,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生长在阔叶树朽木及枯树上,偶尔生长于针叶树的腐木上。

  • 滇南马钱

    药材名称滇南马钱别名车里马钱、云南马钱、马钱子来源马钱科滇南马钱Strychnos cheliensis Hu,以种子入药。生境分部云南。化学成分种子含番木鳖碱。性味苦,含。剧毒。功能主治兴奋健胃,消

  • 金丝带

    《全国中草药汇编》:金丝带药材名称金丝带拼音Jīn Sī Dài别名金腰带来源地衣类松萝科树发属植物绿树发Alectoria virens Tayl.,以叶状体入药。四季可采,去杂质,晒干。

  • 黑心姜

    《全国中草药汇编》:黑心姜药材名称黑心姜别名蓝姜、绿姜、黑姜、乌姜来源姜科姜黄属植物黑心姜Curcuma caesia Roxb.,以根状茎入药。夏季采,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性味苦、辛,温。功能主治

  • 紫葛

    药材名称紫葛拼音Zǐ Gě别名见肿消、梦中消、见毒消、外红消、山葫芦蔓子、老鸹眼、褶文秧。出处1.紫葛始载于《新修本草》,谓:“苗似葡萄,根紫色,大者径二三寸,苗长丈许。”2.《蜀本图经》谓:“蔓生,

  • 茯神木

    《中药大辞典》:茯神木药材名称茯神木拼音Fú Shén Mù别名黄松节(《药性论》),松节(《脚气治法总要》),茯神心(《卫生宝鉴》),茯神心木(《本草备要》)。出处《纲

  • 硬皮褐层孔菌

    药材名称硬皮褐层孔菌拼音Yìnɡ Pí Hè Cénɡ Kǒnɡ Jūn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钢青褐层孔菌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ria cocos(Schw.) Wolf.采收和储藏

  • 牛膝

    《中国药典》:牛膝药材名称牛膝拼音Niú Xī英文名RADIX ACHYRANTHIS BIDENTATAE别名怀牛膝、牛髁膝、山苋菜、对节草、红牛膝、杜牛膝、土牛膝[野生品]来源本品为苋科

  • 头顶一颗珠

    《全国中草药汇编》:头顶一颗珠药材名称头顶一颗珠拼音Tóu Dǐnɡ Yì Kē Zhū别名延龄草、芋儿七、狮儿七、三角七、头顶珠、天珠[果实]、地珠[根状茎]来源为百合科延龄草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