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饥伤

饥伤

病证名。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指因饥饿致伤者。《景岳全书·饮食门》:“凡失饥伤饱,损及脾胃,多令人胸膈痞闷,不能消化……神体困倦,此皆脾气受伤,中虚而然。”饥饿损伤脾胃者,初宜少之子清稀粥,逐次增量,待胃气恢复,饮食渐趋正常。绝不可骤然饱食,以免后果不良。治宜调养脾胃为主,如木香人参丸大健脾丸黄连等。

猜你喜欢

  • 沙姜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山柰之别名,详该条。

  • 脾阳

    指脾的运化功能及在运化活动过程中起温煦作用的阳气,是人体阳气在脾脏功能方面的反映。如脾阳虚、运化失职,可出现饮食不化,腹胀满,大便溏泄,四肢不温;或痰湿内阻,发生痰饮;或水湿停滞,四肢浮肿等病症。脾阳

  • 杨梅丹毒

    病名。即梅毒性咽炎、喉炎。《喉科金钥》卷下:“风火喉痹肿痛,……及杨梅丹毒,上攻咽喉。”

  • 郑声

    证名。指患者语言重复,语声低弱,若断若续的危重症象。多见于疾病晚期,因正气虚衰,精神散乱,以致神识不清,不能自主。《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夫实则谵语,虚则郑声。郑声者,重语也。”《伤寒绪论》

  • 胎衣

    见《妇人良方大全》卷十七。即胞衣。详该条。

  • 胡元质

    【介绍】:南宋医家。所撰《胡元质经效方》,为江淮一带医家所推重。

  • 宣风换肌散

    《证治准绳·疡医》卷五方。炙甘草、黄芪、当归各一两,黄连(酒炒)、炒牛蒡子、防风、白芷、荆芥、川芎、乌梢蛇各半两,羌活、苍术、何首乌各三钱,炒全蝎十枚。为细末,每服二钱,酒或茶水调下。治风癣疥疮,疙瘩

  • 茵芋丸

    ①《备急千金要方》卷五方。茵芋叶、铅丹、秦艽、钩藤皮、石膏、杜蘅、防葵各一两,菖蒲、黄芩各一两半,松萝半两,蜣螂十枚,甘草三两。为细末,炼蜜为丸,小豆大,三岁以下小儿每服五丸,三岁以上每服七丸,五岁以

  • 妊娠小便不利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二。病因孕后小肠积热,热结膀胱,气化受阻;或脾肺气虚,通调运输失职,不能下输膀胱,以致小便不利。小肠积热者,症见口渴、心烦、尿赤,宜清热利水,方用八正散加减;脾肺气虚者,

  • ①五治法之一。针对病邪所在,用针刺或汤药攻邪。根据部位有上取、下取、内取、外取、傍取等。②采用之意。《灵枢·颠狂》:“治之取太阴、阳明。”《素问·藏气法时论》:“取其经,厥阴与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