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眼觉干涩不爽。又名目枯涩。《诸病源候论》卷廿八:“液竭者,目涩。”常由肝肾阴亏,肝虚血少,肺阴不足,阴虚火旺等所致。《审视瑶函》:“此症谓目日觉干涩不爽利。”宜结合眼及全身证候辨证论治。分别选
《十药神书》方。青礞石、明矾、皂角、生天南星、生半夏、茯苓、陈皮各二两,枳壳、枳实各一两五钱,黄芩、薄荷各一两,沉香五钱。为细末,姜汁浸,神曲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睡前饴糖拌,吞服,再嚼噙太平丸
即切脉。详该条。
出《神农本草经》。即柳絮,详该条。
刺法名。直刺一针,同针孔左右各再斜刺一针,一穴三针,形如鸡爪,故名。《灵枢·卫气失常》:“重者,鸡足取之。”
【生卒】:十二世纪【介绍】:南宋医生。任建宁(今福建建瓯)府判,精于伤寒,撰有《伤寒百问歌》4卷。
病证名。出《古今医鉴》。痘疮初出见点,色淡红,疏稀不匀,此属毒伏于里。气弱不能全部托出,故欲出而不畅透。治宜补气托毒。用十宣散(《证治准绳》:黄芪、人参、当归、厚朴、桔梗、川芎、防风、甘草、白芷)。
出《吴普本草》。为长石之别名,详该条。
胀病之一。《灵枢·胀论篇》:“小肠胀者,少腹胀,引腰而痛。”《医醇剩义·胀》:“小肠为受盛之官,居胃之下,受盛水谷而分清浊,水液渗于前,糟粕归于后,寒气上逆,则化物不出,故小腹胀,引腰而痛也。当分理水
见邹氏纯懿庐集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