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方法名。出陈氏《小儿按摩经》。操作方法有五种:①用两手摄扯儿螺蛳骨处皮肤(见陈氏《小儿按摩经·手诀》)。②用左手大食二指从儿阳穴上捻动至关中转到总筋左边,右手大食二指捻动自阴穴向上转到关上(见
【介绍】:明代医生。履贯生平不详,编有《简易验方》一书,内容主要包括妇产和小儿痘疹方面的验方。
药物剂型之一。把药物研成极细粉末,加适当粘合剂制成纺锤、圆锥、长方等不同形状的固体制剂。内服时可将锭捣碎,温开水送服。外用时可用水、或醋、或麻油等磨或捣碎成粉调匀涂患处。如紫金锭等。
见《药材资料汇编》。即红曲,详该条。
针刺手法分类名。指手法较重,刺激量较大的补泻方法。《针灸大成》:“有大补大泻,惟其阴阳俱有盛衰,内针于天地部内,俱补俱泻,必使经气内外相通,上下相接,盛气乃衰。”“烧山火”、“透天凉”等手法,均属此类
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二。又名冒暑眩晕、感暑眩晕。症见眩晕欲仆、口渴,烦躁,或见身热,甚则昏不知人,脉虚。治宜解暑化湿。宜用人参白虎汤、香薷饮、黄连香薷饮、消暑丸等方。参暑湿眩晕条。
病证名。出《普济方》卷三百六十一。指婴儿面白唇青,时时啼叫的证候。由于母妊娠之时,寒温失理,取凉饮冷,冷气停滞,触入胞中,致婴儿出生之后,冷伏脾胃所致。治宜温中止痛。用理中汤。
见《浙江中药手册》。为鱼鳖金星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即气血亏虚、筋脉失养引起的痉病。《外科枢要》卷三:“大凡痈疽溃后,筋微肉烂,脓血大泄,阳随阴散,或筋脉拘急,恶寒惕搦,甚者舌强口噤,项背反张,痰涎壅盛,便闭汗出,不时发热,此气血俱虚而传变,虽与
病证名。“因阴虚不足,滞而不行,血至午后则敛,而气不充其血”(《古今医统》),故于午后视物昏朦。宜滋阴、益气、补血,用回阳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