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颊车

颊车

经穴名,代号sT6。出《灵枢·经脉》。别名曲牙机关鬼床齿牙。属足阳明胃经。位于面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咬肌附着部,用力咬牙时,当咬肌隆起处是穴。(《针灸甲乙经》)。一说在“耳后坠下三分”(《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布有耳大神经、面神经及咬肌神经,并有咬肌动脉通过。主治口噤不语,口眼歪斜牙痛,面颊肿;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腮腺炎等。直刺0.3~0.5寸;或沿皮刺1~1.5寸。艾条灸3~5分钟(图123)。②人体部位名。指下颌角部,相当于颊车穴所在处。《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出大迎,循颊车。”或指整个下颌骨。《医宗金鉴》:“颊车者,下牙床骨也,总载诸齿,能咀食物,故名颊车。”

图123

猜你喜欢

  • 乳吹

    病名。《萧山竹林寺妇科秘方考》:“胎前二乳肿痛,身发寒热,名乳吹。”即妊娠乳肿。详该条。

  • 痘衣法

    人痘接种法之一。取天花患儿贴身内衣,给健康未出痘的小儿穿着二、三天,以达种痘之目的。一般在着衣九至十一天时始发热,为种痘已成,此法成功率低。若成功者,发热、出痘证候较缓,不致发生危险。

  • 横痃

    病名。指梅毒发于腹股沟。见《外科正宗》卷三。由不洁交媾,染毒所致。初起如杏核,逐渐长大,坚硬不痛,微热不红。左为鱼口,右为便毒。治疗见杨梅疮条。相当于性病引起的腹股沟淋巴结炎。

  • 气眼

    病证名。多因郁怒伤肝而起。《银海精微》:“眼昏而泪,胞肿而软,上壅朦胧,酸涩微赤,是谓之气眼。”

  • 二之气

    主六气之第二气。出《素问·六微旨大论》。为少阴君火之气,主春分后60日又87.5刻。亦即由春分至小满,其中包括清明、谷雨、立夏三个节气。参见主气条。

  • 医籍考

    见中国医籍考条。

  • 巴豆中毒

    病名。因药服或误服巴豆过量而出现中毒症状者。症见口咽热痛,面赤,五心烦热,剧烈腹痛腹泻。严重者可致昏迷,黄疸,肾脏损害,甚至休克死亡。治疗宜中西医结合救治。《本草纲目》卷四载有解巴豆毒的药物,如黄连汁

  • 寒吐

    病证名。即小儿因胃中虚冷而致的呕吐。元·朱震亨《幼科全书》:“寒吐食不化,不恶食。”小儿脾胃嫩弱,寒气易伤,或母体受寒而吮其乳,以致吐时少而吐出物多,吐出物为青涎夹奶,四肢不温。治宜温中化食。用香砂六

  • 出《集韵》。即五谷虫,详该条。

  • 齿疏

    证名。又叫齿豁,即牙缝疏豁。症见牙齿疎且排列不齐。详齿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