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面黑

面黑

色诊之一。黑为阴寒之色,属肾,临床上主寒、主痛、主劳倦血瘀。黑而瘦削,多属阴火内伤肾水枯竭;黑而焦干,为下焦肾热;黑而熏亮,水气支饮;黑而带黄,劳疸蓄血;黑色骤起,常见于中毒中恶;黑绕口角胃阴已绝。黑色多深重凶险,如光泽明润,为有胃气,枯槁晦滞,多属危重证候。《素问·脉要精微论》:“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

猜你喜欢

  • 阴肿疝气

    病证名。出《婴童百问》。即小儿阴囊肿痛。多属肝肾气虚,及坐卧寒湿之地,冷气凝滞,或啼叫怒气,闭击于下,结聚不散而成;亦有因肝经湿热下注阴器所致者。寒气凝滞的表现为阴囊清冷;湿热下注的表现为红肿痛甚。前

  • 颊车蹉

    病名。即下颌关节脱臼。出《千金要方》卷六上。又名颊车骨脱臼、下颏脱落、脱颏、落下颏、牙关骨打落、颌颏脱下、吊下巴、下巴脱落等。多因肝肾虚损,气血不足,筋肉松弛,过度张口或外伤等所致。通常分单侧脱与双侧

  • 经行唇起疱疹

    病证名。指经行时口唇上下粘膜起疱疹,经后自消的病症。多由脾胃郁热上冲所致。症见疱疹大小不等,周围有红晕、或感灼热疼痛、瘙痒、口干便结。治宜泻脾养阴。方用泻黄散加减。

  • 肋骨

    骨名。左右各十二条,后端皆与胸椎相连,上五条前端与胸骨相连;中五条前端融合成一条而连于胸骨;下二条前端游离,合而构成胸廓。

  • 横门

    推拿穴位名。出《小儿按摩经》。位于腕掌侧横纹中点的近心侧稍上方(约五分)处。自横门推向板门,止吐;自板门推向横门,止泻。

  • 阳刚

    经外奇穴名。出《古今医统》。近代《中国针灸学》等名肠风。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寸处。主治小儿饮水不歇,黄疸,肠风下血,痔疮,腰痛,遗尿,遗精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0分

  • 气散腹胀

    病证名。指真气耗散所致的腹胀。《症因脉治》卷三:“气散腹胀之症,时胀时退,气怯,言微,目慢神清,静则稍减,动则胀急。”多因劳累太过,中气受伤,或久病缠绵,元气受损,真气散乱所致。治宜补气敛气为主。气怯

  • 子晕

    病名。见《叶氏女科证治》卷二。指妊娠眩晕。平素血虚,孕后血聚养胎,孕至七、八个月阴血愈虚,不能上荣清窍,以致虚火上炎,鼓动其痰,或因气虚而致眩晕。重者忽然昏倒不省人事,少顷即醒,又若常人。宜养阴清热,

  • 六神曲

    见《本草便读》。为神曲之处方名,详该条。

  • 白疕(bǐ 比)

    病名。为一种慢性落屑性皮肤病。见《外科大成》卷四。又名蛇虱、疕风、松皮癣。因风寒或风热郁于肌肤,营卫失调;或营血不足,运行不畅,瘀于肌表,致使肌肤失养而成此病。多发于四肢伸侧,次为头皮及躯干,常对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