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阴阳交

阴阳交

①病证名。出《素问·评热病论》。指热性病阳邪入于阴分,交结不解。症见出汗后仍发热狂言不能食,脉躁疾,多属重证。临床可根据患者有无阳明实证,而分别采用清法下法。②运气学说术语。见《素问·五运行大论》:“阴阳交者死。”指脉当应于左手者,反见于右手;当应于右手者,反见于左手。《类经图翼》:“如其年少阴在左,当左脉不应(指),而反见于右;阳脉本在右,而反移于左,是少阴所易之位,非少阳则太阳脉也,故曰阴阳交。交者死,惟辰戍丑未寅申巳亥八年有之。”如巳亥年,少阴脉本应见于左寸,左寸不见沉细之象而反见浮大,右寸本应见浮大而反见少阴沉细之象,是为阴脉与阳脉交易其位,故为阴阳交。关于阴阳交的主病意义,与“尺寸反”同,可参见该条。

猜你喜欢

  • 七情之一。因恐惧过度引致脏气病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恐伤肾。”《灵枢·口问》:“大惊卒恐则血气分离,阴阳破散,经络厥绝,脉道不通。”《素问·举痛论》:“恐则气下。”内脏病变可出现气怯惊恐。《灵

  • 脉法

    新出土古佚医学帛书。残卷,撰人未详,约为秦以前的作品。1973年于湖南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之一。全文约四百余字,主要谈脉法,特别是灸法或砭法与脉之间的关系。

  • 辅骨

    辅助主干的骨骼。①指腓骨。《医宗金鉴》:“小腿骨……在后者名辅骨,其形细。”②指桡骨。《医宗金鉴》:“臂骨有正辅两骨,辅骨在上,短细偏外。”③指挟膝两侧之骨。包括股骨下端的内外上髁和胫骨上端的内外侧髁

  • 蛔疳

    病证名。由蛔虫而引起的疳疾。出《太平圣惠方》卷第八十七。小儿脏腑虚弱,如饮食不洁,蛔虫感染,或喜食肥甘、香饵,损及脾胃,则湿浊不化,易生虫疾。症见腹中攻痛,时缓时止,呕吐清涎,腹胀,面色青黄,唇色淡白

  • 手少阴经筋

    十二经筋之一。《灵枢·经筋》:“手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内侧,结于锐骨,上结肘内廉,上入腋,交太阴,挟乳里,结于胸中,循臂(据《甲乙》、《太素》应为“贲”),下系于脐。”经筋从手小指内侧起始,结于锐骨(

  • 外科经验方

    书名。1卷。明·薛己撰,约撰于16世纪中期。本书分述肿疡、溃疡、疔疮、乳痈、瘿疬、咽喉口齿、囊痈、下疳、痔疮、便毒、悬痈、臁疮、汤火疮、小儿丹毒诸病的一些外科验方。

  • 断交

    即龈交。详该条。

  • 卵缩

    证名。指睾丸上缩之证。多因足厥阴肝经病变所致。《灵枢·经脉》:“足厥阴气绝则筋绝。厥阴者,肝脉也。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于阴器而络于舌本也。故脉弗荣则筋急,筋急则引舌与卵,故唇青舌卷卵缩,则筋先死。”

  • 张贞菴

    【介绍】:见张正条。

  • 纪朋

    【生卒】:八世纪【介绍】:唐代医生。吴(今江苏境内)人。是713~741年间的名医,以望诊察面色等为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