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阴盛格阳

阴盛格阳

简称格阳。指体内阴寒过盛,阳气被拒于外,出现内真寒而外假热的证候。临床常见某些寒证,因阴寒过盛于内,反而外见浮热口渴、手足躁动不安、脉洪大等假热症状。但病人身虽热,却反而喜盖衣被;口虽渴而饮水不多,喜热饮或漱水而不欲饮,手足躁动,但神态清楚;脉虽洪大,但按之无力。

猜你喜欢

  • 骨节疼烦

    证名亦称骨节烦疼。《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多由风湿相搏、或邪伤营卫、或邪热犯肾、

  • 错喉

    病证名。①食谷即吐。由贲门受伤所致。(《证治准绳》)。②乳食误呛入喉,随即引起的吐逆。

  • 陈念祖

    【生卒】:约1753~1823【介绍】:清代著名医家。字修园,号慎修,另字良有。福建长乐人。少年时孤贫,半学儒,半学医。其先祖通医,陈氏曾从泉州名医蔡茗庄(宗玉)学医。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中举人

  • 蔡维藩

    【介绍】:明代医家。江苏盱眙人。长于儿科,著有《痘疹方论》、《痘疹集览》等书。

  • 季德胜蛇药片

    经验方。见《新编中成药手册》。又名南通蛇药。七叶一枝花、半枝莲、蜈蚣等。片剂,每片重0.3克,被毒蛇咬伤后,首次20片,捻碎后用烧酒30毫升(儿童或不饮酒者酌减),加等量温开水送服,以后每6小时续服1

  • 王佐良

    【介绍】:清医生。字恕子。四川叙永人。生活于18~19世纪间,秀才。志以医药济人,治学推崇喻嘉言,但不泥于一家。认为“学医贵在集众方之长而为己长”。临诊精思细察,处方遣药当机立断。兼善诗文,惜年未40

  • 活幼心法

    儿科著作。又名《活幼心法大全》。明·聂尚恒撰。9卷。刊于1616年。卷1~6为痘科,对痘疹的病原及其不同阶段的发病特点、症状及治法,作了较详细的辨析,并提出了有关痘疹的学术见解;卷7是作者治痘疹的医案

  • 肩胛疽

    病名。系有头疽生于肩胛部者。出《疡医准绳》卷三。又名太阴疽、肩后疽。多因手太阴肺经积热所致。治宜内服仙方活命饮加桔梗、黄芪、升麻;或选用夺命丹、黄芪木香散。余证治见有头疽。

  • 背窬(xū 俞)

    新生儿脊椎管没有完全闭合的一种先生性畸形。清·吴溶堂《保婴易知录》:“小儿初生背上有孔窬一二个,其内有膜完护脏腑者,得生;如无膜露见脏腑者,即死无救。”与脊柱裂相类似。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书名。原题《三因极一病源论粹》,简称《三因方》。18卷。宋·陈言撰于1174年。作者认为:“医事之要,无出三因”。本书首叙医学总论,并将三因(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作为论述的重点;总论后列述内、外、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