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菜
《中药大辞典》:金针菜
药材名称金针菜
拼音Jīn Zhēn Cài
别名萱草花、川草花(《救荒本草》),宜男花(《滇南本草》),黄花菜、鹿葱花(《纲目》),萱萼(《随息居饮食谱》)。
出处《滇南本草》
性味甘,凉。
①《救荒本草》:"味甘,无毒。"
②《滇南本草》:"味甘,平。"
③《纲目》:"甘,凉,无毒。"
功能主治利湿热,宽胸膈。治小便赤涩,黄疸,胸膈烦热,夜少安寐,痔疮便血。
①《日华子本草》:"治小便赤涩,身体烦热,除酒疸。"
②《本草图经》:"安五藏,利心志,明目。作葅利胸膈。"
③《滇南本草》:"治妇人虚烧血干。"
④《纲目》:"消食,利湿热。"
⑤《岭南采药录》:"煎水饮之,治牙痛。"
⑥《安徽药材》:"治夜盲。"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复方①治忧愁太过,忽忽不乐,洒淅寒热,痰气不清:桂枝五分,白芍一钱五分,甘草五分,郁金二钱,合欢花二钱,广皮一钱,贝母二钱,半夏一钱,茯神二钱,柏仁二钱,金针菜一两,煎汤代水。(《医醇剩义》萱草忘忧汤)
②治内痔出血:金针菜一两,水煎。加红糖适量,早饭前一小时服,连续三至四天。(福建《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各家论述《本草正义》:"萱草花,今为恒食之品,亦禀凉降之性,《日华》谓治小便赤涩,身体烦热;苏颂谓利胸膈,安五脏;濒湖谓消食利湿热,其旨皆同。又今人恒以治气火上升,夜少安寐,其效颇着。"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金针菜
药材名称金针菜
拼音Jīn Zhēn Cài
英文名Dried Daylily
出处出自《滇南本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merocallis citrina Baroni,
采收和储藏:5-8月花将要开放时采收,蒸后晒干。
原形态黄花菜多年生草本,具短的根茎和肉质、肥大的纺锤状块根。叶基生,排成两列;叶片条形,长50-130cm,宽6-25mm,背面呈龙骨状突起。花葶长短不一,一般稍长于叶,基部三棱形,上部圆柱形,有分枝;蝎尾状聚伞花序复组成圆锥形,多花,有时可达100朵;花序下部的苞片披针形,自下向上渐短;花柠檬黄色,具淡的清香味,花梗很短;花被管长3-5cm,花被裂片6,6-12cm,具平行脉,外轮倒披针形,内轮长圆形;雄蕊6,伸出,上弯,比花被裂片约短3cm。蒴果钝三棱状椭圆形,长3-5cm,种子约20颗,黑色,有棱。花、果期5-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m以下的山坡、山谷、荒地或林缘。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陕西、甘肃、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花呈弯曲的条状,表面黄棕色或淡棕色,湿润展开后花呈喇叭状,花被管较长,先端5瓣裂,雄蕊6。质韧。气微香,味鲜,微甜。有的花基部具细而硬的花梗。
药理作用花浸膏及提取物给小鼠灌胃,可使其自发活动显着减少,提示金针花有明显的镇静作用。
性味味甘;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宽胸解郁;凉血解毒。主小便短赤;黄疸;胸闷心烦;少寐;痔疮便血;疮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煮汤,炒菜。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蜜涂敷
各家论述1.《本草正义》:萱草花,今为恒食之品,亦禀凉降之性,《日华》谓治小便赤涩,身体烦热;苏颂谓利胸膈,安五脏;濒湖谓消食利湿热,其旨皆同。又今人恒以治气火上升;夜少安寐,其效颇着。
2.《日华子本草》:治小便赤涩,身体烦热,除酒疸。
3.《本草图经》:安五藏,利心志,明目。作菹利胸膈。
4.《滇南本草》:治妇人虚烧血干。
5.《本草纲目》:消食,利湿热。
6.《岭南采药录》:煎水饮之,治牙痛。
7.《安徽药材》:治夜盲。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