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赤炎疮

赤炎疮

病名。生于体表的一种急性热疮。出《外科启玄》卷六。又名赤炎风。多由心火内炽热入血分,蕴蒸肌肤而发;或由风热犯肺,难以疏泄,郁于肌肤所致。初起皮肤灼热,继起红点,疼如火燎,甚则蔓延遍身,赤烂成疮。治宜疏风清热凉血。内服防风通圣散凉血地黄汤。外用二黄散(黄连90克,黄柏90克,赤小豆30克,寒水石20克,紫草20克,共为细末),麻油调敷。

猜你喜欢

  • 气包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赤皰之别名,详该条。

  • 油甘子

    见《广州植物志》。为庵摩勒之别名,详该条。

  • 六耳棱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六棱菊之别名,详该条。

  • 四白

    经穴名。代号ST2。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位于瞳孔直下1寸,当眶下孔处。布有面神经分支,正当眶下神经处;并有面动、静脉分支及眶下动、静脉分支通过。主治目赤痛痒,口眼歪斜,眼睑润动,头痛,目眩

  • 九积

    病名,为食积、酒积、气积、涎积、痰积、癖积、水积、血积、肉积的统称。《儒门事亲》卷三:“食积酸心腹满,大黄、牵牛之类,甚者礞石、巴豆。酒积目黄口干,葛根、麦蘗之类,甚者甘遂、牵牛。气积、噫气、痞塞,木

  • 温病条辨医方撮要

    书名。2卷。清·杨璿撰,黄惺溪纂。刊于1841年。本书系黄氏将杨璿《寒温条辨》一书予以提要撮精编纂而成。书中辨析伤寒、温病、温疫之异,并扼要地介绍温热病多种病证,卷末有临床较常用的温病十五方及可供参考

  • 阴证咳逆

    病证名。指呃逆之属寒者。见《类证活人书·问咳逆》。《杂病源流犀烛·呃逆源流》:“呃逆阴症,胃寒脉细虚极,宜丁香柿蒂散、羌活附子汤。”也可用乳香、硫黄、陈艾研末,用好酒一鍾,煎数沸,乘热嗅病人鼻,外用生

  • 隔蒜灸

    间接灸之一。出《千金要方》。取厚3毫米左右的鲜大蒜片,以细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穴上施灸。一般每次5~7壮。适用于疮疖初起,毒虫咬伤,瘰疬,肺结核等。

  • 缺盆

    ①人体部位名。即锁骨上窝。《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从缺盆上颈贯颊。”②经穴名。代号ST12。出《素问·气府论》。别名天盖。属足阳明胃经。位于锁骨上窝中央,胸正中线旁开4寸处。布有锁骨上神经

  • 肉人

    三种肥壮人中的一种。出《灵枢·卫气失常》。其皮肉结实,体型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