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针刺麻醉。见该条。
见痧法备旨条。
见《滇南本草》。为葛根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太平圣惠方》第九十三卷。痢疾脓血相杂,为湿热毒气内侵所致,因毒气化热,热迫血行,渗出大肠,与肠间津液相搏,积热蕴结,血化为脓,故利下脓血相杂,里急后重。治宜清肠和血,用芍药汤或香连丸加水杨
见《广西药用植物图志》。为土荆芥之别名,详该条。
【生卒】:约540~643【介绍】:唐代名医。许州扶沟(今河南扶沟)人。因母病而与弟立言发奋学医,攻读医方。成为当代名医,尤长于针灸术。隋鲁州刺史库狄嵌苦风患,手不得引弓,诸医不能治。权为针肩一穴,迅
用手指按压穴位来达到镇痛、镇静作用,以便进行手术的方法。又称点穴麻醉。常用于拔牙、甲状腺切除、骨折复位、关节脱位复位等手术中。
【生卒】:十五世纪【介绍】:明代医生。河南开封人。少年时好学,后因体弱而学医,给人治病多有效验,求治的病人很多,对病人赠送礼品一概谢绝。他反对泥守官定的局方,曾为初学医的人编有用药歌诀若干首,在当地有
病证名。惊风后伤津引起的烦躁、口渴症状。多因小儿惊风,伤及津液,津亏则虚热内生,烦渴喜饮。治宜益气养阴。用麦门冬汤加减。
病名。明·秦景明《幼科金针》:“夫天哮者,盖因时行传染,极难奏效。其证起嗽连连,呕吐涎沫,涕泪交作,眼胞浮肿,吐乳鼻血,呕血眼红。”类百日咳,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