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一作痹。见《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指皮肤、肌肉麻木不知痛痒或手足酸痛等症。《医林绳墨·痹》:“久风入中,肌肉不仁,所以为顽痹者也。”参见痹条。
病名。《诸病源候论·消渴病诸候》:“渴利者,随饮小便故也。由少时服乳石,石热盛,时房室过度,致令肾气虚耗,下焦生热,热则肾燥,燥则渴。肾虚又不得传制水液,故随饮小便。以其病变,多发痈疽。”《奇效良方》
病名。《刘涓子鬼遗方》卷一:“勇疽发起股太阴若伏兔,二十五日不泻死……。”又《疡医准绳》卷三:“或问两太阳生疽如何?曰此名勇疽。亦名脑发疽、太阳疽。属足阳明胃经。状如伏鼠,寒热并作,面目浮肿。宜活命饮
病证名。又名目夕昏。谓至傍晚则目视昏朦。乃“阴血亏损,阳气消耗,以致水火不济矣,所以至日将暮而昏也”(清·王子固《眼科百问》)。属雀目范围,参见该条。
手少阳的经筋。《灵枢·经筋》:“手少阳之筋,起于小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结于肘,上绕臑外廉,上肩走颈,合手太阳。其支者当曲颊入系舌本。其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属目外眦,上乘颔,结于角。”
《疫喉浅论》卷下方。薄荷、皂角各等分。为细末,以纸捻少许,入鼻内,候得喷嚏口开,随进汤药。治疫喉邪郁痧闭,脉伏面滞,牙关拘急,药难下咽,鼻塞气促等症。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方。雄黄(如皂角子大)六块,巴豆(不去皮油)、蝎尾各十五个。为细末,入白面五两五钱,水泛和丸,豌豆大,候稍干入麸内同炒香,将一粒放水中,如浮于水上即去麸,每服二粒,温酒或茶水送
见助道方服药须知条。
病证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零六。又名蟹睛疼痛外障、蟹目、蝇头蟹眼、蟹睛横出、离睛、损翳、蟹珠、蟹睛翳、黑珠翳。多由肝火上攻,黑睛翳溃或外伤所致。证见黑睛破损,黄仁从破口突出如珠,形似蟹眼,周围绕以白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六。即筋疽。见该条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