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病名。即中恶。《圣济总录·诸注门》:“论曰,志弱心虚,精神失守,忤犯邪恶,令人心腹暴痛,闷乱如死,无所觉知,故曰中恶,又曰卒忤。盖阴阳否隔,气道厥逆,上下不通,阳气散乱,故令不知人也。气还则生,不还
出《清异录》。为莎草之别名,详该条。
焦,在此指脊椎棘突;五焦,即第五、六胸椎棘突间。《灵枢·背腧》:“心腧在五焦之间。”
【介绍】:明代医家。字鲁济。瓯宁(今福建建瓯)人。精于医术,在当地闻名,曾集有《经验良方》10卷,已佚。
【介绍】:清代医家。字庆增,号石芝。江苏常熟人。著有《石芝医话》、《活人精论》等书。
【介绍】:元代医生。字百亨。山西稷山人。1341~1368年(至正年间)任平阳路(今山西临汾)医学教授。子权继其业。
见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为人中黄之别名,详该条。
出《千金翼方》卷十一。古人认为乳母热甚哺儿,令儿致病。因热伤肺胃,儿饮其乳,肺胃之气上逆,则面黄不食,甚或呕吐气急。
六涎之一。由虚热上蒸,其涎并上。其症“初发作时,先觉清涎满口,渐闻心前有一物,上触咽喉中急促,闷倒不觉”(《史载之方》)。治宜灸气海,补暖脾胃。
病证名。指失眠而困倦。《幼科铁镜》:“婴儿不睡有二:一心虚,二胆虚。睡中不闻人声,忽醒而不寐者,此心血不足。宜人参安神丸(麦冬、人参、当归、黄连、枣仁、生地、茯神)。有睡中稍闻人声响动,即惊而不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