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喉科心法》:“生于上下牙床尽根之中间,或左或右,初起红肿疼痛,结核如豆,甚则牙紧不开,轻则咀嚼不便。由肾胃两经风火而成。”治宜清胃泻火,解毒消肿。可选用五味消毒饮、知柏地黄汤、仙方活命饮、黄连
见《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为番泻叶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圣济总录》卷一二八:“天枢隐隐而痛者,大肠疽也。上肉微起者,大肠痈也。”多由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湿热凝结而成。初起发热恶寒,自汗腹痛,天枢穴处微肿,手不可按,大便坠胀,右腿不能伸直,久则精神衰
由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世界卫生组织于1991年10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来自世界各国传统医药界人士、科学家和卫生管理人员出席,共商发展传统医药的大计。大会诞生了以“人类健康需要传统医药”为主题
见朱振声《妇女病续集》。多指胎儿畸型。
书名。3卷。清·董废翁撰。本书专论四时感证,内容分总论、本病、变病、兼病四部分。本病以六经分症,治法分正治、从治;对变病、兼病诸证分析尤详,其中包括一些危症的救治;末附妊孕伤寒。董氏立论本于《医学纲目
穴位分类名。即阿是穴。《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不定穴,又名天应穴,但疼痛便针。”参见阿是穴条。
病证名。亦名妊娠头痛。见《女科秘要》卷二。多因孕后阳气虚衰,感受风邪;或因血聚养胎,阴虚阳亢,及血虚等因而致头痛。感受风邪者,兼见发热,头痛连及项背,宜疏风止痛,用川芎茶调散;阴虚阳亢者,兼见头胀而热
病名。①《咽喉脉证通论》:“此症因酒色过度,或劳碌忧郁所成。其状喉间红筋红瘰蔓延而生,津咽疼痛,夜间发热,口燥舌干,六脉洪数。”治宜养阴清热。可选用四物汤、知柏地黄汤等加减。②喉癣。见《喉科杓指》卷二
中焦的主要功能是消化腐熟水谷,吸收精华,化生营血,故称。《难经·三十一难》:“中焦者……主腐熟水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