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灸猥退风半身不遂法,先灸天窗……次脚髓孔,足外踝后一寸。”近代《中国针灸学》称足髓孔,即昆仑,属足太阳膀胱经穴。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又名风噤、风搐、噤风、马牙风、初生口噤、四六风、七日风。即新生儿破伤风。系由断脐不洁,感染外邪所致。一般在4~7天内发病,发病后以全身各部发生强直性痉挛,牙关紧闭,面呈苦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四方。葛根、厚朴、枳壳、菊花、藿香梗、神曲、秦艽各一钱半,桑枝一尺。水煎服。治四时感受寒邪,头疼项强,身热体痛者。如有风,加荆芥、薄荷;有湿,加茯苓、猪苓;有痰,加半夏、陈
指四季当令之风。《灵枢·论勇》:“春青风(一作温风),夏阳风,秋凉风,冬寒风,凡此四时之风者,其所病各不同形。”
见伤寒溯源集条。
①亟(qì)。屡次夺走。《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②亟(jí)。急切夺走。《素问·腹中论》:“居脐上为逆,居脐下为从,勿动亟夺。”
【生卒】:十四世纪【介绍】:明代医家。字宗厚(一作景厚)。先祖籍淮南,后于洪武年(1368~1398年)中移居咸宁(陕西西安一带)。精于医学,根据《素问》和张仲景《伤寒论》的医理,又补入后世的方治编成
病名。见《万病回春·哮吼》。即哮证。《医宗金鉴》卷四十一:“呼吸气出急促者,谓之喘急,若更喉中有声响者,谓之哮吼。”《古今医鉴》卷四:“夫哮吼专主于痰,宜用吐法。亦有虚而不可吐者,此寒包热也。治法必用
古刺法名。九刺之一。《灵枢·官针》:“远道刺(《针灸甲乙经》作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刺府输也。”指身体上部有病取用肘膝以下阳经(属腑)的穴位进行治疗。亦有指取用下肢足三阳经穴位或六腑下合穴者。以其针
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珍珠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