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阳不振
同中阳不振。详该条。
同中阳不振。详该条。
推拿手法名。见《诸病源候论·虚劳体痛候》。用指腹压在局部不动,比压法要轻。
针刺手法。出明·徐凤《金针赋》。又名赤凤摇头。其法进针后,先插针左转,再提针右转,并左右摇动如手摇铃状,如此反复操作六次或六的倍数。有行血的作用,适用于治疗血瘀等症。
又名产后产户痛。指产后阴部疼痛。多因产时损伤,感染邪毒;或起居不慎,产门感受风寒所致。治宜活血疏风,祛风定痛汤(生地、当归、茯苓、川芎、荆芥、防风、肉桂、大枣)主之。若产时损伤.兼见浸淫溃烂,日久不敛
病名。上唇所生须为髭。《疡医准绳》卷二:“髭疗生于髭中。”证治见疔疮条。
①《寿世保元》卷五方。蜗牛三枚。去壳捣如泥,加麝香少许,纳脐中,以手揉按。治大、小便不通。②《疡医大全》卷二十三引《集验方》方。蜗牛一枚。放麝香、冰片各少许,研烂,次早取汁涂患处。治痔疮。
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即定志丸第一方,见定志丸条。
开窍法之一。又称清心开窍。是治疗温热病神识昏迷的方法。此法多以芳香开窍药与清热药同用。适用于温病高热神昏、胡言乱语、烦躁不安、唇焦齿燥、四肢抽搐,以及小儿热证惊厥等,用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合清营汤。
证名。指食入易消,自觉易饥的症状。多由中焦热盛所致。《灵枢·经脉》:“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常为中消主症之。参该条。本症多见于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疾患。
见《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一。鳖甲、五味子、地骨皮。为末,炼蜜为丸,食前盐汤送下。治久咳肺阴虚者。
五疸之一。亦称酒黄疸,见《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多因饮酒过度,湿热郁蒸,胆热液泄所致。《寓意草·论钱小鲁嗜酒积热之证》:“热淫内炽……,故胆之热汁,满而溢出于外,以渐渗于经络,则身目俱黄,为酒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