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指痫因小儿伤乳或伤食而发者。《诸病源候论·痫候》:“食痫者,因乳哺不节所成。”症见发热,或不发热,或吐后发热,嗳吐馊气即发搐,大便酸臭等。治宜下之。用四味紫丸等。《奇效良方》卷六十四:“食痫为病
十五络脉之一。原称足厥阴之别。《灵枢·经脉》:“足厥阴之别,名曰蠡沟,去内踝五寸,别走少阳,其别者经胫上睾,结于茎。”本络脉发生病变,实则阳强不倒;虚则阴部搔痒。如脉气逆乱,则病睾丸肿胀、疝气。
①骨骼部位名。代号BL64。相当于足外侧第五跖骨基底部分。《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出外踝之后,循京骨。”②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足太阳膀胱经。原穴。位于足跗外侧,第五跖骨粗隆下方赤白
病证名。①指毛孔出血,射出如箭。《血证论》卷三:“从毛孔中流出一条血来,有似箭之射出,故名血箭。由心肺火盛,逼血从毛孔中出。治宜清心火,以除血出之源,凉血地黄汤加蒲黄。又宜泻肺火以敛皮毛之气,使毛孔不
病名。见《景岳全书》卷二十八。系指喉癣之由于肝肾虚损者。详见喉癣条。
指因元精虚亏所致的痰证。《症因脉治》卷二:“精虚痰,骨蒸潮热,虚火时升,脉多细数。”治宜补精化痰。方用地黄丸、加减二冬汤、固本丸加玄武胶,佐以理气药等。参见痰证条。
类中风病因之一。因忧虑过度,肝脾郁结,使气机逆乱而引起的类中风证。
《张氏医通》卷十三方。黄连(酒洗)、黄芩(酒洗)、栀子(姜制,炒黑)、滑石、知母(盐酒拌)、犀角、甘草、人参、麦门冬、茯神各一钱,生姜三片,大枣三枚,灯心一握。水煎服。治伤寒热传手少阴心经,神昏。
见《湖南药物志》。为烟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王琦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