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肝阳上亢

猜你喜欢

  • 种痘新书

    12卷。清·张琰撰。刊于1741年。卷1~2载药性、痘疹诊法及治疗大要;卷3介绍种鼻痘之法;卷4~8为痘疹各期的证治;卷9痘后杂症及调治;卷10女子痘症;卷11麻疹论治;卷12麻痘诸方。其治痘之法遵循

  • 春温三字诀

    书名。1卷。清·张汝珍约撰于1861年。书名“春温”,实际上论述以风温为主,作者用三字诀加注的形式,阐析其证治。1935年张骥将本书所提到的温病常用治疗方剂20首,编成七言歌诀,题名《春温三字诀方歌》

  • 切脉指法。用重指力按脉,以求沉分之脉象。《诊家枢要》:“重手取之曰按。”

  • 崇实堂医案

    书名。1卷。清·姚龙光撰。首列“刍言”数条,指斥医界积习,阐发“医者以认症为最要”,治病需“目见、耳闻、口问、手诊四事合参”等见解。其医案以内科杂病为主,间有妇产、儿科治案。分析病因、病证较细致,但医

  • 肺虚损

    出《小儿药证直诀》。即肺脏怯。详该条。

  • 类伤寒

    病名。指类似伤寒的发热性疾患。《医学心悟·伤寒类伤寒辨》:“伤寒者,冬令感寒之正病也,类伤寒者,与伤寒相似而实不同也。世人一见发热,辄曰伤寒。”程氏以冬令感寒者为正伤寒,以春季发病为温病,夏季发病为热

  • 痰火眩晕

    病证名。见《赤水玄珠·眩晕门》。因痰浊挟火,上蒙清阳所致。症见眩晕,头目胀重,心烦而悸,恶心,泛吐痰涎,口苦,尿赤,舌苔黄腻,脉弦滑。治宜化痰降火。用清上丸、黄连温胆汤等方。参见眩晕、痰晕等条。

  • 伤湿腹痛

    病证名。指因受湿邪所致腹痛。《杂病源流犀烛·腹少腹病源流》:“伤湿腹痛,小便秘,大便泄,宜燥湿利水,宜胃苓汤。”参见腹痛条。

  • 白茯苓

    见《素问玄机原病式》。为茯苓之处方名,详该条。

  • 伏暑晚发

    病名。指伏暑之发于霜降后立冬前者。《重订广温热论·湿火之症治》:“至于秋暑,由夏令吸收之暑气,与湿气蕴伏膜原,至秋后而发者是也。……发于处暑以后者,名曰伏暑,病尚易治;发于霜降后立冬前者,名曰伏暑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