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五。多因脾胃素虚,孕后感寒,或内伤饮食,以致胃气壅滞,浊邪内阻,升降失调。症见心腹胀满,脘闷不思食。感寒者,兼见食后胀甚、喜按、喜热。治宜温中散寒,方用香砂六君子汤;伤食
见《陕西中草药》。为百蕊草之别名,详该条。
①见《妇科易知录》:“虽已受孕,亦有月经依旧时下者,谓之胎垢。”即激经。详该条。②见清·鲍相璈《验方新编》卷五。即鳞体。见该条。
见《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卷一。即临产。详该条。
证名。指眩晕由风火积痰上逆所致者。《杂症会心录·眩运》:“实痰眩运者,其症实而脉实,其积热在阳明,其阻塞在经络,其郁遏在肠间,无非风火结聚,积痰生灾。盖液凝则浊阴泛上,饮停则火逆上升,此实痰之运也。”
见《本草纲目》,即山柰,详该条。
见《河北中药手册》。即马蔺子,详该条。
《证治准绳·幼科》集八方。炒扁豆、炒石莲肉(去心)、人参各一分,茯苓一钱半,炙甘草、白芷、黄芪(蜜炙)、炒木香各一钱,神曲二钱。为末,每服:婴孩一字;二岁至三岁半钱;四至五岁一钱,加大枣半斤,水煎服。
指七种癥病。《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癥瘕证治》:“夫癥者,坚也,坚则难破。……然七癥八瘕之名,经论亦不详出。虽有蛟龙、鱼、鳖、肉、发、虱、米等七证,初非定名,偶因食物相感而致患耳。”《东医宝鉴·杂病篇》:
出《素问·阴阳离合论》。指属阳的部位,以身之前后而言,则前为广明;以身之上下而言,则上半身为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