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学著作。2卷。明·李中梓撰。约刊于明末。1667年又经尤乘增订,收入《士材三书》中。李氏将药物分为草、谷、木、菜、果、寓木、苞木、虫、鳞、介、禽、兽、人及金石等14部,共收药物341种。重点叙述了
肝脏亏虚的一类病证。如肝气不足而失其刚强之性,则使人恐惧胆怯。肝不藏血或肝阴亏损,则多梦易惊,卧寐不宁或筋痿无力、爪甲枯脆等症。《素问·脏气法时论》:“肝病者……虚则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
病证名。①指水气内停所致的咳嗽。《儒门事亲》卷三:“喘咳者,水气并于阳明,亦湿咳也;风水,不能正偃则咳,亦湿咳也;肾气腹大胫肿,喘咳身重,亦湿咳也。”可用五苓散、桂苓甘露散、白术丸,三花神佑丸等方。参
道家称耵聍为泥丸脂。《黄庭内景经》:“脑神精根字泥丸。”因道家语称脑为泥丸,而耵聍为脑的脂液。
综合性医书。15卷。清·景冬阳撰于1696年。卷1气机部,记述五运六气;卷2诊视部,分析脉法;卷3药性部,介绍200余味药物性味功能;卷4论治部,从脏腑虚实、时令、药性诸方面阐述用药法则和服药法;卷5
见《江苏南部种子植物手册》。为脱力草之别名,详该条。
经脉名。即足阳明经。马王堆汉墓帛书载:“足阳明脉:循胻中,上贯膝中,出股,夹(挟)少腹,上出乳内兼(廉),出膉(嗌),夹(挟)口,以上之鼻。其病:病足中指废,胻痛,膝中种(肿),腹种(肿),乳内兼(廉
【介绍】:宋代官吏。字德扬。括苍(今浙江丽水)人。曾任太常博士,著《何偶经验药方》2卷。
证名。指脐下悸动不安。常为奔豚证的征兆。多因肾阳虚衰,水气内动所致。《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伤寒论本义》:“脐下者,膀胱之位也。肾属
【介绍】:见王琦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