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神应经

神应经

  • 神应经

    序序八穴灸法头部二穴手部二穴背腹部二穴足部二穴梓桑君针道传宗图(缺)百穴法歌折量法补泻手法穴法图寅手太阴肺经卯手阳明大肠经辰足阳明胃经巳足太阴脾经午手少阴心经未手太阳小肠经申足太阳膀胱经酉足少阴肾经戌

  • 神应经

    针灸著作。明·陈会撰,刘瑾校补。1卷。刊于1425年。本书系将陈会所撰的《广爱书》(针灸书,今佚)12卷精简撮要而成。主要取用119穴,编成歌诀和插图,并附以折量法、补泻直诀、取穴图说、诸病配穴以及针

猜你喜欢

  • 掩法

    推拿手法。见《诸病源候论·头面风候》。用手掌遮盖于穴位或一定部位上。《备急千金要方·少小婴孺方》:“治小儿夜啼……以儿母手掩脐中,亦以摩儿头及脊。”

  • 房中

    ①古代对性生活和有关性医学知识的统称,又名“房中术”。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书《天下至道谈》等已记载了有关房中术的内容,《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著录《容成阴道》等“房中八家”。房中虽包涵有性医学知识,但也混

  • 阳人

    出《灵枢·通天》。指五态之人中偏于阳盛者。太阳之人及少阳之人均属于此。参五态条。

  • 白喉条辨

    书名。又名《瑞安陈氏白喉条辨》。1卷。清·陈葆善撰。刊于1887年。作者原撰有《白喉订正论》1卷,未刊行;后删其繁而成本书。全书共条辨15条,包括白喉的病原、所中经络、辨脉、辨色,手太阴、手少阳、手少

  • 胁支满

    证名。指胁部撑胀满闷。可见于痰饮、心病、肝病等。《素问·藏气法时论》:“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甲间痛……。”《素问·标本病传论》:“肝病,头目眩,胁支满。”《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

  • 豆寄生

    见《植物学大辞典》。为菟丝之别名,详该条。

  • 九道脉

    脉象分类之一类。《脉诀》把二十四脉分为七表、八里、九道三类。九道脉即长、短、虚、促、结、代、牢、动、细九种脉。

  • 小儿阳厥

    即小儿热厥,详小儿厥证、小儿热厥条。

  • 瞎子

    见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三。为盲人之俗称。

  • 寒毒下利

    病证名。指下利之因寒毒所致者。《卫生宝鉴·补遗》:“寒毒下利,脐下寒,腹胀满,大便或黄白,或清黑,或有清谷。治用理中汤,或四逆汤,或白通汤。”参见寒泄、下利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