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指饱食后发咳嗽。多因脾胃虚弱所致。《不居集》卷十五:“食饱咳,每一食饱则发咳嗽,此脾胃虚寒也。宜用《千金》温脾汤。若咽中痛而声鸣者,加干姜一两。”参见咳嗽条。
病名。见《审视瑶函》。即如银内障证。详该条。
书名。又名《仙传外科秘方》。11卷。元·杨清叟撰,明·赵宜真集。刊于1378年。卷1总论痈疽发背及内服荣卫返魂汤的加减法;卷2~4重点论温、热、凉性三个外用药方的用法及其他外科通用方;卷5~7为痈疽、
人体除头颈与四肢以外的躯体部分。
①小儿头面部望诊的部位。即耳前锐发下,平耳壳根前方,相当和髎之处。明·方贤《奇效良方》:“太阳脉红至太阴,内外有热,又连文台,热极不解;至武台,渐生变证。”②推拿穴位名。即虎角。见该条。
病证名。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三十三。又称伤风腰痛。因风邪伤于肾经所致的腰痛如掣,或左或右,痛无定处,或连肩背,或牵引两足,或见寒热,脉浮。治宜祛风通络活血。可用独活寄生汤、五积散、小续命汤等方。风
病名。见《外科大成》卷二。即鹤膝风。详该条。
病人的形体与气机不协调的现象。例如某些消渴病患者,形体瘦弱,但胃火亢盛,多食善饥,烦躁易怒,表现气盛形虚;又如某些痰饮病患者,形体肥胖,但动则心悸气喘汗出,表现形盛气虚。这类形气不相称的病证,往往病情
病名。指经行前咽部及前阴并见蚀烂。多因肝脾热郁,化毒伤阴所致。症见口唇周围、咽部及外阴发生溃疡、或兼目赤糜烂。治宜清热解毒、养阴化瘀。方用芩连四物汤加减。目赤加菊花,密蒙花,口干加沙参、石斛、元参。外
心与舌有密切关系。舌功能的正常有赖于心机能的正常;反之,舌象的变化也可反映某些心的功能状况。《灵枢·脉度》:“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灵枢·五阅五使》:“心病者,舌卷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