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目眩

目眩

证名。出《灵枢·大惑论》。指眼前发黑,视物昏花的症象。多由肝肾精血不足,或肝阳风火、痰浊上扰所致。《诸病源候论·目眩候》:“目者五藏六府之精华,宗脉之所聚也。筋骨血气之精,与脉并为目系,系上属于脑,若府藏虚,风邪乘虚随目系入于脑,则令脑转而目系急,则目眴而眩也。”本症可见于耳源性眩晕,前庭神经炎,晕动病等疾患。

猜你喜欢

  • 治保

    指药物的攻邪治病与扶正保真的作用。《素问·至真要大论》:“气味有薄厚,性用有静躁,治保有多少。”

  • 治伤寒逐风方

    武威汉代医简《治百病方》方。附子、川椒、乌头各三分,泽泻、细辛、术各五分。为末,每服一方寸匕,酒饮,日三次。治感受风寒,骨节重着痹痛。

  • 扫散法

    推拿手法。用拇指桡侧部或其余四指指端快速地来回推抹头颞部。有疏散风邪等作用。常用于头痛等症。

  • 疳胀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幼科》。指小儿腹大而有青筋者。见丁奚条。

  • 气味阴阳

    指药物四气、五味和升降浮沉的阴阳属性。四气中的热、温属阳;寒、凉属阴。五味中的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升、浮属阳;沉、降属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 血疝

    病名。①出《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因瘀血内结少腹而致。症为小腹结痛,硬满有形,甚或大便秘结而黑,小便自利,月经不调等。宜温通逐瘀,用少腹逐瘀汤或桂枝茯苓丸。②见《寿世保元》卷五。指阴囊外伤后形成的血肿。

  • 伤胎

    病名。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指临产前,羊水未破而先有阴道流血者。《张氏医通》:“临月胞水不破,血先下者,此是伤胎,非产也。”

  • 极脉

    即疾脉。详该条。

  • 伤寒不可吐

    指伤寒禁吐之证。①太阳病应发汗禁吐。②少阳病禁吐。③少阴病膈上有寒饮者禁吐。

  • 百日红

    ①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千日红之别名。②见《广西本草选编》。为龙船花之别名。③出《曲洧旧闻》。为紫薇花之别名。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