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即与痘相夹而出的红斑。因痘疮毒火郁遏,伤及阴血,血与热相搏,迫血游溢于皮肤之间,故痘与斑相夹而出。症见皮肤上起红癍,片片如云头突起的片状。治宜疏风攻毒。用荆防败毒散,或黄连解毒汤。
病名。一作痨瘵。又名传尸劳、劳极、尸注、殗殜、鬼注。指痨病有传染性者。《济生方·劳瘵》:“夫劳瘵一证,为人之大患,凡受此病者,传变不一,积年染疰,甚至灭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劳瘵叙论》:“大略令人
指受孕后至分娩前的整个怀孕时期。
见《贵州草药》。为地白草之别名,详该条。
《外科真诠》方。生地黄、牡丹皮、玄参、牛膝、赤芍药、天花粉、甘草。水煎服。治丹毒热在胆经,色赤,陷于皮肤之内,灯下视之如纱裹朱砂。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五色梅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不分卷。清末余德壎撰。刊于1910年。作者以郑肖岩《鼠疫约编》为基础,参考诸家学说论述鼠疫源流、病情、治法及方药。末附罗芷园、郑肖岩等鼠疫医案35则。现有《中国医学大成》本。
情志三郁之一。多因悲忧过度所致。《景岳全书·杂证谟》:“若忧郁病者,则全属大虚,本无邪实。……盖悲则气消,忧则气沉,必伤脾肺;惊则气乱,恐则气下,必伤肝肾。此其戚戚悠悠,精气但有消索,神志不振,心脾日
经外奇穴之简称,见该条。
外用药的一种剂型。将药末附粘于纱布条上,或单用药末加浆液搓成药条,插入伤口,用以化脓或腐蚀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