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盗汗

盗汗

证名。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又名寝汗。指睡中出汗,醒后即止。多见于虚劳,以阴虚者为多。《医略六书·汗病》:“盗汗属阴虚……盗汗乃睡中汗出,醒则汗收,因阴气空虚,睡时卫气乘虚陷入,则表无护卫而营中之火独旺于外,蒸腾汗出,醒则卫气行阳而气固于表,其汗乃止,多见于虚劳之人,宜养阴清热。热盛者,当归六黄汤;阴虚者,六味地黄汤。”详见虚劳盗汗阴虚盗汗条。盗汗亦可因阳虚气虚肝热湿热外感热病等所致。《伤寒明理论·盗汗》:“杂病盗汗者,责其阳虚也,伤寒盗汗者,非若杂病之虚,是由邪气在半表半里使然也。”《张氏医通·盗汗》:“酒客睡中多汗,此湿热外蒸也,二妙散白术防风牡蛎。……伤寒阳明阳证盗汗,柴胡葛根随证主治。温热三阳合病,目合则汗,白虎汤。”《景岳全书·杂证谟》:“若睡中盗汗而无火者,宜参苓散、独参汤主之;若阳气俱虚者宜参附汤大建中汤之类主之。”《杂病源流犀烛·诸汗源流》中盗汗有阴火盛者,宜正气汤;有肝热甚者,宜龙胆散

猜你喜欢

  • 气上

    指气机失常而表现为上逆的病理状态。为《内经》九种气机逆乱病证之一。《素问·举痛论》:“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类经》注:“怒,肝志也。怒动于肝,则气逆而上,气逼血升故甚则呕血。肝木乘脾

  • 莲花舌

    病名。系指舌下生重舌,其状如莲花者。《疮疡经验全书》卷一:“舌下生三小舌,其类如莲花状。但舌乃心之苗,心火上炎,或思虑太过,或火气所伤,或酒后当风取凉,以致风痰相搏而成。”治宜清心凉血、解毒散结。可选

  • 四味异功散

    《疡医大全》卷三十五方。制松香、白矾、枯矾、银粉各等分。为细末,麻油调搽或干掺患处。治黄水疮。

  • 六经标本

    指手足六经的标部和本部。亦称十二经标本。标,一般是指末梢;本,是指根本。《灵枢·卫气》:“能知六经标本者,可以无惑于天下。”十二经以四肢肘膝以下的某些部(穴)位为本,头、面、胸、背的某些部(穴)位为标

  • 红茴香

    见《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为莽草之别名,详该条。

  • 内疳

    病证名。疳疾的一种证型。出《小儿药证直诀》。指疳病时间长,病位在心、腹、胃、肠的症候。《证治准绳》:“小儿乳食,心腹虚胀,眼目涩痒,体热皮枯,肠胃不和,痢下五色,渐渐羸瘦,虫蚀肛肠,日月弥深,痢转不止

  • 本而标之

    治则术语。出《素问·标本病传论》。指标病与本病并见时,一般先治其先发病(本),后治续发病(标)。王冰注:“本而标之,谓有先病,复有后病也。以其有余,故先治其本,后治其标也。”

  • 许敬之

    【介绍】:见许逊条。

  • 目痛

    证名。见《神农本草经》卷三。一般日间痛属阳,夜间痛属阴。痛而烦闷为气实,痛而恶寒为气虚。隐隐而痛,时作时止,为阴虚火动痛如针刺,持续无间,为火邪有余。痛而干涩不适,为津液耗损或水亏血虚;赤痛而多分泌物

  • 子舌胀

    病名。《儒门事亲》卷三:“热结于舌下,复生一小舌子,名曰子舌胀。”详重舌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