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痘疹良方

猜你喜欢

  • 暖病

    病证名。见清·许宣治《小儿诸热辨》。小儿纯阳之体,稍寒无妨,过暖则病。如果衣被过厚,室温过高,或睡时覆盖过严,气不得泄,均可导致身热面赤,心烦多啼,谓之暖病。既非外感,亦非内伤,宜即去其过厚的衣被,调

  • 匝(zā 扎)风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脑户,见该条。

  • 十脉

    《素问·气穴论》:“……内解写于中者十脉。”王冰柱:“……五脏之脉,左右各五,故十脉也。”

  • 小儿身热吐泻

    病证名,见《儒门事亲》。本症多因外感六淫,内伤乳食所致。常伴有腹满不进饮食、嗜睡、烦躁、口热等。治以清热解毒为主,用葛根黄连黄芩汤加减。

  • 徐豳(bīn 邠)

    【介绍】:元代医生。号凤石。生平不详,人称凤石医仙。

  • 消风豁痰汤

    《医碥》卷七方。黄芩(酒炒)、羌活、红花、姜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独活、防风、白芷、葛根、柴胡、升麻。加生姜,水煎服。治颈项强痛属痰盛者。

  • 甲疽

    病名。①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又名嵌甲、嵌指。多因剪甲伤肌,或因穿窄鞋甲长侵肉,致使气血阻遏不通,久则甲旁焮肿破烂,时浸黄水,胬肉高突,疼痛难忍,触之更甚。治法:一般宜剔甲可愈;若溃烂难愈,则外用

  • 大酸味草

    见《广州植物志》。为铜锤草之别名,详该条。

  • 阴市

    经穴名。代号ST33。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阴鼎。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大腿前外侧,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连线上,距髌底外侧端3寸处。一说“当伏兔下行二寸,临膝取之”(《备急千金要方》)。布有股前皮神经及股外

  • 阴阳圈

    病证名。指目睛生翳两相对映者。出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①一眼黑睛上生二翳,一中虚,一中实,两翳连环,故名。详阴阳翳条。②两目各留一翳,左右对照,谓之阴阳圈。上述两种皆属宿翳,参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