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王筠默编。本书试用以现代药理学的方法整理中药学,所介绍的中药,以过去有药化及药理学研究报告者为限,而对于中医临床常用有效但尚无实验研究的中药则均未列入,故本书虽提供了中药科研方面的某些参考资料,
经验方。见《江西中医药》1956.2。砒石二份,豆豉十七份,江米粉一份。为细末,水泛为丸,每服0.09~0.15克,夏季停服。治寒喘。本方由《普济本事方》紫金丹加味而来。
见《四川中药志》。为翻白草之别名,详该条。
即手指掌面各指节之间肌肉略突起的部分。
见《医学入门》卷六。即左金丸,见该条。
证名。古称瘖。指声音嘶哑或不能发声。《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皆由风邪所伤,故谓风失音不语。”《张氏医通》卷四:“瘖:失音大都不越于肺,然须以暴病得之,为邪郁气逆;久病得之,为津枯血槁。盖暴瘖总是寒
①指温病中温邪挟痰湿,或湿热之邪滞留三焦气分。叶天士《外感温热篇》:“再论气病不传血分,而邪留三焦,亦如伤寒中少阳病也。彼则和解表里之半,此则分消上下之势。”邪留三焦,则气机受阻,水湿不得正常通调而滞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5卷,已佚。
病名。出《妇人良方大全》卷二十一。多因产后脏腑虚损,饮食不消,复感风冷,阴阳升降不顺所致。症见上吐下泻,甚者四肢厥冷。治宜调和肠胃,化瘀散寒。生化六和汤治之(川芎、当归、黑姜、炙草、陈皮、茯苓、砂仁、
6卷。清·陈元犀撰于1811年。作者遵其父陈修园之嘱,用诗歌形式简要介绍《金匮要略》中方剂的主治、药用剂量和煮服法等,并附方解。解放后有排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