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犹见三光

犹见三光

古代眼科术语。《龙树菩萨眼论》指日、月、火为三光。犹见三光是指视力严重减退,尚存光感。历代眼科对视力严重减退者,常以能否看见三光,辨别患眼有无光感,衡量睛珠已经混浊的内障患眼是否适用金针拨障,并以此推测眼病的预后。如《秘传眼科龙木论》:“瞳人里有障翳,乍青乍白,不辨人物,犹见三光,此眼宜令金针拨之。”《张氏医通》卷八:“能睹三光者可治,若三光已绝,虽龙树复出,亦难挽回。”

猜你喜欢

  • 汪广庵

    【介绍】:见汪宏条。

  • 高昶

    【生卒】:十五世纪下半叶【介绍】:明代医生。山东益都人。以医术在当地闻名,长于伤寒。病人求治者众,对穷苦病人诊治给药,不计报酬。著有《铃法书》1卷,已佚。

  • 阳明脉解篇

    《素问》篇名。吴崑注:“解,释也。是解释阳明经为病之义。”本篇分析阴阳经脉的实热证状和病理变化,说明阳明病恶木、恶火、恶人的道理,故名。

  • 小急

    喻脉象的细小而急。《素问·大奇论》:“肾脉小急,肝脉小急,心脉小急,不鼓皆为瘕。”

  • 气化

    气的运行变化。①泛指人体各脏腑器官的气化活动,其中较多用以表示三焦输布水液及肾与膀胱的泌尿功能。《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②自然六气的变化。《素问·气交变大论

  • 八痢

    又称八利。指八种不同类型的痢疾。①《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痢作利,以水谷利、冷利、热利、滞利、积利、疳利、蛊利、休惜利(亦名休息利)为八利。②《普济方》以冷痢、热痢、疳痢、惊痢、冷热不调痢、休息痢、瀼痢、

  • 胁满

    证名。指胁肋部胀满。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可由气滞、痰凝或少阳受邪所致。《诸病源候论·诸饮候》以痰饮停积,可致两胁胀满。《类经》十七卷:“少阳者,相火之气也,其合肝胆,其主筋,其脉行于胁肋,故少阳

  • 霉酱色苔舌

    霉,灰黑色。酱,黄赤色。舌生黄赤兼黑苔,似沉香色,属里实热证。可因内蕴湿热、夹有宿食,或瘀血气滞,或湿热夹痰所致(见《伤寒舌鉴》)。

  • 纽子三七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羽叶三七之别名,详该条。

  • 鼠疫约编

    书名。清·郑肖岩辑。书成于1901年。本书根据《鼠疫汇编》(清·吴子存撰,原名《治鼠疫法》,后经吴氏友人罗芷园增辑,改名《鼠疫汇编》,已佚)删去其繁复及不切于实用的部分,并调整其编次,订为8篇。作者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