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针法之一。火针之类。即将针用火烧热后,迅速刺入,即行拔出。《灵枢·寿夭刚柔》:“刺布衣者,以火焠之。”《素问·调经论》:“病在骨,焠鍼药熨。”
【生卒】:1549~1613【介绍】:明代著名医家。字宇泰,号损庵,自号念西居士。金坛(今江苏金坛)人。曾任翰林院检讨等官职,因上书抗御倭寇事被降职,后来称病还乡,罢官后,在家乡研究医学,并为人治病,
病证名。腰痛之一。见《医学入门》卷三。因忧思或闪挫跌扑而气滞不行所致。症见腰痛连腹胁胀满,其痛如刺,或痛处走注不定。治宜行气调气。可用沉香降气汤、七香丸、乌药顺气散等方。
法医著作。1卷。清郎锦骐(静谷)辑于1829年。此编有助断狱者作为参考。郎氏广收前人有关论述,并结合个人检验心得,仿照人体骨骼,镂为木偶两具,并逐一标识名称,作为检骨者之参考。今存清刊本。
病证名。指疳病头颈生核的证候。《圣济总录》卷一百七十二:“由小儿嗜肥甘过多,虫因甘动,或饮食不调所致。”其症头颈生核,形如弹丸,按之转动不痛,内有一种米粉样物质(如颈淋巴结核);其毒侵及脏腑而成疳疾。
出《灵枢·邪客》。指心脏伤损的疾患。《脉经》卷六:“愁忧思虑则伤心,心伤则苦惊,喜忘,善怒。”《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心伤者,其人劳倦,即头面赤而下重,心中痛而自烦发热,当脐跳,其脉弦
证名。指正气不足所出现的热证。《此事难知·热有虚实外何以别》:“若骨痿、肉烁、筋缓、血枯、皮聚、毛落,五阴不足而为热病,是虚热。”多因气血阴液不足,或邪盛伤正所致。证见心烦不眠,口燥咽干,潮热盗汗,大
即腓腨,详该条。
①肓膜。《素问·腹中论》:“其气溢于大肠,而著于肓。”②心下膈上的部位。参见膏肓条。
证名。出《证治准绳·杂病》。即羞明。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