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病名。《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太阳有余,病骨痹身重;不足病肾痹;滑则病肾风疝。”马莳注:“其脉若滑,则病肾风疝,外感之邪也。”参见风疝条。
病名。见《不居集》卷十五。即肺胀。详该条。
见《甘肃中药手册》。即核桃楸皮,详该条。
又称肉极。《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肌极,令人羸瘦无润泽,饮食不生肌肤。”详肉极条。
证名。见《温疫论》上卷。指服药后出现烦闷及头、身发痒等症。《伤寒绪论》烦热:“凡服药后,烦闷不安,头面发际遍身发痒者,谓之药烦,此胃虚不能胜药力也。与热姜汤徐徐呷之。药中宜加生姜以行胃气自安。”本证可
病名。出施雯《盘珠集胎产证治》。古人对产后患痢,同时身体羸弱者,谓之虚羸痢。参见产后下利条。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方。荠苨、石膏各三两,人参、茯神、栝蒌根、煅磁石、知母、葛根、黄芩、甘草各二两。为粗末,取猪腰子一个(去脂膜)、黑豆一合,与水同煮,去腰子、黑豆,入药四钱,再煎去滓,食后服。若
《灵枢经》篇名。百病,泛指多种疾病;始生,即开始发生。本篇着重论述内伤外感诸病的发病因素,病邪伤害人体的途径,病邪的传变及其一般见证,故名。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罗布麻之别名,详该条。
六腑病候之一。大肠为传导之官,与脾胃同候。大肠与肺相为表里。其病有寒热虚实之分。多由大肠客寒积热、宿滞瘀积,或气虚津枯所致。临床表现多见大便异常,并可兼见肺脾症状。《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大肠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