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偏跏。见该条。
证名。出《素问·诊要经终论》。又名脱汗。指病情危重,汗出如珠如油,黏腻不流,常伴见呼吸短促,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症。为阴阳相离,阳气欲脱之象。急宜回阳救脱,用参附汤加龙骨、牡蛎之类。参见脱汗、汗出如油
证名。出《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又名溺血、尿血。详尿血条。
经穴分类名。见《针灸甲乙经》。郄,是间隙的意思,经脉之气深聚之处的穴位称郄穴。十二经及阴蹻、阳蹻、阴维、阳维各有郄穴一个(见表),大多分布于四肢肘膝以下,临床多用于治疗急性病症。如胃痛取梁丘,吐血取孔
病名。《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蝉舌风,舌下再生一舌也。”参见重舌条。
火为阳,故名。①指心火。详该条。②指阳热亢盛,通常多见于温病。详气分病条。
证名。见《中藏经·论胃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详腹痛条。
见《中药志》。为白芥子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①指发热汗出。亦称自汗出。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②指清醒时不因劳动而常自出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自汗证治》:“夫自汗,多因伤风伤暑,及喜怒惊恐、房室虚劳,皆能致之。无问昏醒,浸浸自
【介绍】:见李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