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温毒发斑

温毒发斑

病证名。见《肘后备急方·治伤寒时气温病方》。又名时疫发斑瘟疫发斑,时气发斑。多因毒气弥漫营卫三焦壅闭,燔灼气血所致。《重订广温热论·论温热兼症疗法》:“温毒发斑,不因失汗、失下。初起脉浮沉俱盛,壮热烦躁,起卧不安;外或头面红肿,咽喉肿痛吐脓血面赤如锦纹,身痛如被杖;内则烦闷呕逆腹痛狂乱,躁渴,或狂言下利。如是而发斑者,点如豆大而圆,色必紫黑而显,胸背腰腹俱稠。毒气弥漫营卫,三焦壅闭,燔灼气血,斯时而任白虎之化斑犀角大青之解毒,邪毒得凉而愈郁,反致不救;惟下之则内壅一通,邪气因有出路,斑毒亦从而外解矣。治法紫草承气汤、拔萃犀角地黄汤二方合用,加金汁,皂角刺最效。病势极重者,症必浑身发臭,不省人事,口开吹气,舌现黑苔黑瓣底,必须用十全苦寒救补汤,生石膏加重四倍。“…·惟斑色紫者虽为危候,黄连解毒合犀角地黄汤连投数剂,亦可十中救二三。”参见温毒、瘟疫、时疫发斑、瘟疫发斑条。

猜你喜欢

  • 冲和养胃汤

    《原机启微》卷下方。柴胡七钱,人参、当归(酒浸)、白术、升麻、葛根、炙甘草各一两,五味子二钱,白芍药六钱,茯苓三钱,黄芪、羌活各一两半,防风五钱,干生姜一钱。为粗末,每服六钱,加黄芩、黄连各一钱,水煎

  • 下血

    证名。即便血。《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详见便血条。

  • 临月呕吐

    病证名。《陈素庵妇科补解》:“孕妇临产、忽然呕吐,或胃气虚寒,或冬月去里衣太早下体受寒,或胎上逼心气逆而呕,治宜和胃温中顺气,加催生之药。……宜温胃汤。”(肉桂、半夏、厚朴、陈皮、香附、当归、川芎、车

  • 药毒

    因误服有毒药物、治疗中用错药物、用不合格或变质药物或用药剂量过大或药物配伍失度等所致。见《素问·五常政大论》、《诸病源候论》等。

  • 阳厥

    ①厥证之一。指热厥。《景岳全书·杂证谟》:“阳厥者,热厥也。”《药症忌宜》:“阳厥即热厥,其证四肢厥逆,身热面赤,唇燥大渴,口干舌苦,目闭或不闭,小便赤涩短少,大便燥结,不省人事。”《丹溪心法·厥》:

  • 鼻柱骨

    指鼻中隔。实际由三骨组成,即鼻软骨、筛骨正中板、犂骨。

  • 妇人规古方

    见妇人规条。

  • 洞泄注下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幼科》。是小儿下利不止的证候。小儿脾胃虚弱,至长夏阴盛之时,饮食居住不慎,或复感风冷,则成此证。治宜醒脾化湿。用厚朴散(张涣方:厚朴、诃梨勒、白术、干姜、肉豆蔻)加减。

  • 外八卦

    推拿穴位。出陈氏《小儿按摩经》。位于左手掌背中心周围。参见八卦条。《针灸大成·卷十·阴掌图各穴手法仙诀》:“外八卦,通一身之气血,开脏腑之秘结,穴络平和而荡荡也。”

  • 法坚

    【生卒】:十一世纪【介绍】:北宋医僧。以擅长医术闻名。多为上层统治阶级治病,太祖赵匡胤赐号广济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