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五脏病证治之一。脾恶湿,故病多体重,困倦多睡,不思饮食,泄泻。热证则目内黄,尿黄。口疮口臭,烦易饥,宜泻脾胃蕴热,用泻黄散。寒湿困脾,脘腹胀满,泛恶欲吐,食纳减少,消化不良,苔白脉缓。宜芳香化湿,
病名。《证治准绳·杂病》:“其色白中带黑,或带青,或焦黄,或微红,或有细细赤脉绊罩。有丝绊者,则有病发之患。以不发病者论,大略多者粉青色,结在风轮边傍。大则掩及瞳神。掩及瞳神者,目亦减光。……其病是蟹
湿痰证之一。《症因脉治·外感痰症》:“湿痰之症,身发寒热,面目浮肿,恶寒头痛,身痛不能转侧,呕吐恶心,烦满不渴,此外感湿痰之症也。”多因坐卧卑湿之地,或感受雨湿,与体内水液交凝而致。治宜散风除湿为主。
见《中西汇通医经精义》卷上。即黄仁。详该条。
见图注八十一难经条。
见博物知本条。
疮肿诊法之一。见《外科精义》卷上。古人认为疮高而软者发于血脉,肿下而坚者发于筋骨,肉皮色不相辨者,发于骨髓。又初生疮之时,便觉壮热恶寒,拘急头痛,精神不宁,烦躁饮冷者,其患疮疽必深。若人虽患疮疽,起居
营,指营气。营气与卫气均源于水谷精微,其清稀部分化生为营气,其浓浊部分则化生为卫气。《灵枢·营卫生会》:“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
出《本草经集注》。即钩藤,详该条。
【介绍】:见俞应泰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