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水肿

水肿

病名。古代称水、水气水病水胀。出《素问·水热穴论》。指体内水湿停留,面目、四肢、胸腹甚至全身浮肿的疾患。《灵枢·水胀》:“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本病的分类,《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亦有以五脏而分,如心水肺水肝水脾水肾水等。后世又分为阳水阴水两类。《丹溪心法·水肿》:“阳病水兼阳证者,脉必沉数;阴病水兼阴证者,脉必沉迟。……若遍身肿,烦渴,小便赤涩大便闭,此属阳水,先以五皮散四磨饮,添磨生枳壳,重则疏凿饮。若遍身肿,不烦渴,大便溏,小便少不涩赤,此属阴水,宜实脾饮木香流气饮。”《景岳全书·水肿论治》:“凡水肿等证,乃脾、肺、肾三脏相干之病……。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水不归经,则逆而上泛,故传入脾而肤肉浮肿,传入肺,则气息喘急。”水肿治则:“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其汗。”实证,多由外邪侵袭,气化失常所致,治宜祛邪为主。用疏风宣肺利湿逐水等法。如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越婢加术汤五苓散等方。虚证,多由脾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治宜扶正为主,用温肾健脾益气通阳等法。如真武汤理苓汤等方。虚证常由阳证转变而来,病情常虚实夹杂,治应兼顾。亦须注意饮食起居的调护,如忌食咸、慎风寒等。参风水、石水、正水、皮水、里水气水等各条。本病证可见于心源性水肿、肾病性水肿、肝病性水肿以及营养不良性水肿等疾患。

猜你喜欢

  • 杏仁煎丸

    《瑞竹堂经验方》方。杏仁(去皮尖)、胡桃肉各等分。研为膏,入炼蜜少许为丸,弹子大,每服一至二丸,食后睡前细嚼,姜汤送下。治老年肺喘,咳嗽不已,睡卧不宁。

  • 身瘦不孕

    不孕症型之一。出《傅青主女科》。因瘦弱之人,性躁多火,精血不足,阴虚火旺,冲任胞宫失于濡润,精不得养,而致不孕。治宜滋阴补肾,养血调经。方用养精种玉汤。

  • 体厥

    厥证之一。指热极反见身冷如冰者。《温疫论》:“阳证阴脉,身冷如冰为体厥。……今元阳已极,以至通身冰冷,此体厥也。六脉如无者,群龙无首之象。证亦危矣。投大承气汤,嘱其缓缓下之,脉至厥回,便得生也。”参见

  • 李元孙

    【介绍】:南北朝时北魏医生。馆陶(今河北馆陶)人。世代业医,其父李亮、兄李修,均为当时名医。各详本条。

  • 风亸曳

    古病证名。亸,垂下;曳,拖拉。指因风气而致的肌肉麻痹、肢体纵,不能收摄抬举者。见《圣济总录》卷七。如面瘫、偏枯、某些截瘫或肌肉顽麻病证,多与风气有关。

  • 目偏视

    病证名。又名眼偏视、双目睛通,通睛。证见双眼平视前方时,一眼目珠偏斜于眦侧(称神珠将反);甚者偏斜眼之黑睛为该侧眼眶半掩或全部掩没(称瞳神反背),外观只显白睛。《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人腑藏虚而风邪

  • 水中金

    出《本草原始》。月经的别名,详月经条。

  • 三月黄花

    见《四川常用中草药》。为地羊鹊之别名,详该条。

  • 手少阴之正

    出《灵枢·经别》。即手少阴经别,见该条。

  • 土花椒

    ①见《广西本草选编》。为竹叶椒之别名。②见《岭南草药志》。为鹰不泊之别名。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