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蛲虫结聚于肠胃而形成的瘕病。《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蛲瘕为病,腹大上,肤黄粗,循之戚戚然。”参见瘕条。
病证名。《症因脉治·喘症论》:“燥火喘逆之因,燥万物者,莫燥乎火,故喘症燥火居多,原病式叙喘于热淫条下,盖燥火烁人,则诸逆冲上,诸痿喘呕,诸气膹郁,肺家不宁,喘症作矣。”症见喘咳气逆,吐痰难出,口渴身
见《云南中草药选》。为小红参之别名,详该条。
见头窍阴条。
①见《陕西中草药》。为九牛造之别名。②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泽漆之别名。③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为虎掌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古病名。指寒邪挟水饮停积胁下所致的癖病。见胁肋间有弦索状拱起,遇冷即觉疼痛,脉弦而大等症状。《诸病源候论·癖病诸候》:“寒癖之为病,是水饮停积胁下,弦强是也。因遇寒即痛,所以谓之寒癖。脉弦而大者,寒癖
出《灵枢·营卫生会》:“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夺,耗损之意。血汗同出一源,如已经失血的,不能再发其汗;已经发汗的,不能再耗其血。耗血而又。发汗,发汗而又耗血,汗血两失,气阴大伤,会加重病情,这是错
【介绍】:见许昭条。
【生卒】:1876~1946【介绍】:民国时期医家。字克平。浙江永康人。著有《痘麻证治》、《针灸备要》等书。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即丹毒。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