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①五蒸之一。因形容其发热自骨髓蒸发而出,故名。《外台秘要》卷十三:“骨髓中热,称为骨蒸,”《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蒸病有五。一曰骨蒸,其根在肾,旦起体凉,日晚即热,烦躁,寝不能安,食无味,
焦,在此指脊柱棘突;七焦,即第七、八胸椎棘突间。《灵枢·背腧》:“膈腧在七焦之间。”
《素问》篇名。本篇解释用针的道理,故名。内容从人与自然界的密切关系,说明针刺治疗有一定的法则,要按病的程度不同,确定九种针的用法。文中还解释了针感、候气和出针等问题。
古病名。又称注病。见《诸病源候论·诸注候》。即疰病。详疰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六。多因跌打、压轧所伤。或伤一骨,或伤数骨,临床以腕舟骨折为多见。伤处肿胀、疼痛、压痛明显,或腕缝错开,活动受限。一般断端很少移位,如手向后翻贴于臂者,医者双手握其手背轻轻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十三丁之一。其状如钱形,大小如钱孔,疮头白里黑靥,汁出中硬。治见疔疮条。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二方。鲜蟾酥二钱,活蜘蛛二十一个,两头尖(即鼠粪)一钱,飞罗面六两。为细末,用菊花熬成稀膏,捻如麦粒大,每服七至九丸,病在上白水送服,在下淡黄酒送服。治痈疽恶毒,无名诸
【介绍】:清代医生。字世瞻。履贯生平未详。著有《脉贯》一书(1711年刻行)。
见《症因脉治》卷四。即生脉散,见该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即三痼。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