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暑湿流注

暑湿流注

流注病的一种。多因先受暑湿、继则寒邪外束于营卫肌肉之间,以致气血凝滞而成。局部为白色漫肿,微热疼痛;并伴有恶寒发热,胸闷食少,关节疼痛等全身症状。成脓后肿块增大,疼痛加剧。溃后流出黄稠或白粘脓液。脓尽收口,愈后往往他处又起。类似多发性脓肿。治宜解毒清暑化湿为主。方用六一散加佩兰藿香、地丁、黄芩栀子桃仁。早期外用如意金黄散(膏);若脓成则切开引流、按痈疽溃后治疗。

猜你喜欢

  • 保婴篇

    见寿世编条。

  • 中马毒

    病证名。《太平圣惠方》:“中马毒,其状腹痛,吐下青黄白色,水谷解离”。《千金要方》:“儿卒中,马来闻马鸣,马上衣服,马汗气臭,皆令人中忤。”故又名中马忤。

  • 屈骨

    即曲骨。《千金要方》曲骨作屈骨。

  • 十王

    ①经外奇穴名。《肘后备急方》:“救卒死而张目及舌者:灸手足两爪后十四壮……。”《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列作奇穴,定位于手足十指背侧,指甲根后正中赤白肉际处。左右计20穴。主治卒死,痧症,中暑,霍乱等。向

  • 半栝丸

    《医学入门》卷七方。半夏、栝蒌仁各五两,贝母、桔梗各二两,枳壳一两半,知母一两。为细末,生姜汁煮糊为丸。治湿痰在胃,上干于肺,发为痰嗽,兼胸膈满,或寒热交作,面浮肿。

  • 痰涎症

    痰证之一。因痰涎阻滞心膈所致。《万病回春·痰饮》:“痰涎症者,浑身胸背胁痛,不可忍也,牵掣钓痛,手足冷痹,是痰涎在心膈也。”参见痰证条。

  • 医经原旨

    书名。6卷。清·薛雪撰注。刊于1754年。本书选录《内经》中的重要内容,主要参酌张景岳《类经》中的注释和各家学说重予撰注而成。书中共分摄生、阴阳、藏象、脉色、经络、标本、气味、论治和疾病各类,共14篇

  • 阴独

    经外奇穴名。见《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位于足背侧,第四、五趾之夹缝间,侠溪穴微前处。主治足背肿痛,月经不调等。斜刺0.3~0.5寸。艾炷灸3壮;或温灸3~5分钟。

  • 犁壁藤

    见《广东中草药》。为粪箕笃之别名,详该条。

  • 麻疹烦渴

    病证名。《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凡出麻烦渴者,乃热毒壅盛也。”热扰于心则烦;热灼于胃则渴。麻疹尚未透出时,而见烦渴者,宜透疹生津,用升麻葛根汤加花粉、麦门冬;疹已出者,宜清热保津,用白虎汤;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