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易氏医案

易氏医案

书名。1卷。18则。明·易大艮撰。作者认为“治病贵先识病性”,其特点是每证必据脉求因,审因辨证,推究病因及其传变,定方用药。治案层层设问以剖析病情、病因、病理变化及处方用药。治法开郁为先,补益随后,案末附有自制经验方11首。本书收入《医林指月》丛书中。

猜你喜欢

  • 怒伤肝

    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大怒不止,则肝气上逆,血随气而上溢,可致面赤、气逆、头痛、眩晕,甚而吐血或昏厥卒倒等病症。

  • 黄闷头花

    见《中药志》。为黄芫花之别名,详该条。

  • 足蹬法

    即足牮法。详该条。

  • 华盖

    经穴名。代号:RN20。出《针灸甲乙经》。属任脉。位于胸正中线,平第一肋间隙;或于璇玑穴下1寸处取穴。另说在璇玑穴下2寸(《十四经发挥》);或1.6寸(《针灸大成》)。布有第一肋间神经前皮支和乳房内动

  • 动治法

    推拿方法。出《石室秘录》。为活动关节之法。根据各关节的活动特点不同,有扭转、抖摇、屈伸等法,以帮助有病的关节和肌肉萎缩的肢体恢复其正常功能。适用于头颈,腰背及四肢各关节。《石室秘录·动治法》:“因其不

  • 下颏脱落

    病名。即下颌关节脱臼。出《外治寿世方初编》卷二。详颊车蹉条。

  • 喉中生肉

    病名。《本草纲目》食盐、附方:“喉中生肉,绵裹筋头,拄盐揩之,日五六度。”此证喉中生重叠之肉,肿而不痛,日久则有臭气透出。即息肉喉风。详该条。

  • 伤乳吐泻

    病证名。婴儿乳滞不消,阻于中焦,清浊相干,而成吐泻。《小儿药证直诀》:“吐乳泻黄,是伤热乳;吐乳泻青,是伤冷乳。”《活幼心书》:“伤热者,用五苓散,以导其逆;伤冷者,用理中汤,以温其中。”

  • 线障

    病证名。目翳垂下如线,称线障。兼有红赤涩痛者。多由肝肺风热所致。宜疏风清热,明目退翳障。用石决明散加减;若无红痛,多属肝肾阴亏;若虚火上炎者,宜滋阴清热。用六味地黄丸加减。参见赤膜下垂条。

  • 经行音哑

    病证名。亦名经行声瘖,经来音哑。指每逢经行,声音嘶哑,甚至失音,经净后恢复正常的病证。多因肺肾阴虚,肝肾阴虚所致。若素体阴虚,经行之际,经水下泄,致肾水不能上承,肺失濡润,声门失畅,症见经引音哑、咽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