瘰疬的一种。见《外科正宗》卷二。多由忧愁思虑,暴怒伤肝而致。症为颈旁生核,质较硬,大小不等,常伴寒热,每遇劳、怒时加重。治宜清肝解郁,用柴胡清肝汤;病久体虚者用益气养荣汤。
①药物剂型之一。简称冲剂。将药提炼成稠浸膏,加入适量糖、矫味剂等,制成颗粒状内服制剂。开水冲服。②泛指不用煎熬的药,多属粉末状或精制品,可直接调入开水或药汁中服。如三七末、川贝末等。
二十四节气之一。《灵枢·九针》:“右胁应秋分。”古人喻人之形体与节气相应。右胁在节气与秋分相应。
【介绍】:见黄燕台条。
流注病的一种。因跌扑损伤,或产后恶露未尽,瘀滞经络,湿热毒邪乘虚而入,结而为肿,形成本病。初起局部肿胀,触之坚痛,皮色微红或青紫;继而皮色焮红灼热,并可向周围蔓延,伴有恶寒发热,骨节疼痛等症。久后成脓
【介绍】:元代医家。字震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思恭、父从豫皆攻医学,他自幼习科举业,宋亡后弃儒以家藏方书研习医学,处方制剂别具一格。当时中州(今河南)名医浙江提刑李判官,自诊父疾,复请应雷诊视,
①三十六黄之一。《圣济总录》卷六十一:“病人体上黄绿色,胸中气满,或硬,不下饮食,此是胆黄。”治宜用灸烙法或用黄芩汤。参见黄疸有关各条。②指惊恐胆虚而致的黄疸。《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胆黄者,面色青
病名。出《素问·气交变大论》。①指大便稀薄。《奇效良方·泄泻门》:“泄者,泄漏之义,时时溏泄,或作或愈;泻者,一时水去如注。”②指泄下污积粘垢。《张氏医通·大小府门》:“戴复庵云:溏泄者,污积粘垢。湿
见针灸大成条。
宋代校订和校刻医药书籍的机构,属编集院。创始于公元1057年。是在我国活版印刷术的发明和推广等条件下出现的。这个机构曾对《素问》、《灵枢》、《难经》、《甲乙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病源候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