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卷。明·兰茂撰。约撰于十五世纪中期。系论述云南地方草药的专著。原书初刊本已佚,现存有清代务本堂刊本及《云南丛书》本二种,对于所述药物及内容均有不少改动。其中《云南丛书》本共收药物279种,大致属于我
十二经脉之一。代号ST。《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纳(一本作约字)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
多由过食辛燥之品,外感热邪或肺移热于大肠所致,症见口燥唇焦,腹满痛,大便硬结或便溏腐臭,肛门肿痛,便血或痔疮出血,小便短赤,舌苔黄干,脉数有力。治宜清肠凉血。
《寿世保元》卷三方。陈皮、半夏、香附(醋炒)、炒莱菔子、炒神曲、炒白芥子、黄连(姜汁炒)、桃仁、栀子仁(姜汁炒)、当归(酒炒)各一两,茯苓、炒白术各二两,青皮四钱,木香三钱,槟榔七钱,莪术(醋炒)、三
即滋阴疏肝。以滋阴与疏肝药合用治疗肝虚气郁的方法。临床多用于胁肋窜痛,胸腹胀闷,吞酸吐苦,舌无津液,咽喉干燥,脉弦细或虚弦等肝肾阴虚,气滞不行证候。常用方如一贯煎。
【介绍】:见任元受条。
义同外治。《素问·五常政大论》:“故曰上取下取,内取外取,以求其过。”说明治病的手段,根据病证的具体情况,或从上治,或从下治,或从内治,或从外治,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痧证之一。指痧胀而有呃逆者。《痧胀玉衡·呃逆痧》:“痧胀为呃,有痰火血郁之分,有食阻气阻之异,有病重喘呃之凶。苟非细辨受病之原,用药稍或不妥,非惟不效,势必呃死,是明痧呃之害焉。”治宜放痧,方用细辛大
见明·岳甫嘉《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编》。即碍产。详该条。
病名。指经行突发昏厥,片刻即醒,无后遗症的病症。常见有气脱、气郁、血脱、血瘀、暑厥所致。气脱者多因素体气血虚弱,经行期疲劳过度或悲恐所伤,气虚下陷,清阳不升,症见经期眩晕昏厥,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