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4卷。明·张浩撰。刊于1585年。本书收选明代以前的临床各科验方分类编辑而成。内容包括中风、厥病、痛风、中寒等94类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外、妇,儿科等,有论有方,选方大都切于实用。末附炮制
①指手足三阳经分出的脉络。②指位于体表或上行的络脉。《灵枢·百病始生》:“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③专指足阳明胃经的络脉。《素问·调经论》:“形有余,则泻其阳经;不足,则补其阳络。”王冰注:“
病证名。指感受风冷而致腹痛。《症因脉治·腹痛论》:“风气腹痛之症,风冷着腹,即患腹痛,或发寒热,腹中攻注,或腹中作响,大便作泻,此风气腹痛之症也。”多因风寒侵袭肠胃,传于太阴所致,治宜疏散温中为主。寒
①人体部位名。亦称篡、下极、屏翳。指外生殖器后方与肛门前方的部位。《医宗金鉴》:“篡者,横骨之下,两股之前,相合共结之凹也。前、后两阴之间名下极穴,又名屏翳穴、会阴穴,即男女阴气之所也”。②经穴名。代
【介绍】:见施沛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闹羊花之别名,详该条。
《证治准绳·幼科》集二方。青木香、枳壳(麸炒)各半两,甘草二钱半。每服二钱,水煎,不拘时服。治小儿阴茎无故而肿或痛缩;并治咳嗽痰喘。
证名。因风寒湿毒之气侵袭腰脚所致。《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四:“夫腰脚冷痹者,由风寒湿三毒之气,共伤于人,合而成痹也。此皆肾弱髓虚,为风冷所搏故。肾居下焦而主腰脚,其气荣润骨髓,今肾虚受于风寒,湿气留滞于
清法之一。用清心火、利小便药物治疗心火炽盛的方法。如心热移于小肠,症见口渴面赤、口舌生疮,小便赤涩或溲时热痛,用栀子、连翘、木通、通草、甘草梢或导赤散等。
《症因脉治》卷二方。天花粉、麦门冬、知母、石膏、甘草。水煎服。治燥火烁肺,口渴身热,二便赤涩,喘咳气逆,面赤唇焦,吐痰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