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

十二经脉之一。代号LI,《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时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本经食指桡侧端(商阳)起始,沿食指桡侧上行,出走于两骨(第1、2掌骨)之间,进入两筋(伸拇长、短肌腱)之中(阳溪),沿着前臂桡侧,向上进入肘弯外侧(曲池),再沿上臂后边外侧上行,至肩部(肩髃),向后与督脉大椎穴处相会,然后向前进入锁骨上窝,联络肺脏,向下贯穿膈肌,入属大肠。它的支脉,从锁骨上窝走向颈部,通过面颊,进入下齿中,回过来挟着口唇两旁,在人中处左右交又,上挟鼻孔两旁(迎香)。脉气由此与足阳明胃经相接。本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齿痛颈肿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臂疼痛,食指不用和经脉过处灼热肿胀或寒粟不复等症(图34)。

图34

猜你喜欢

  • 泥丸脂

    道家称耵聍为泥丸脂。《黄庭内景经》:“脑神精根字泥丸。”因道家语称脑为泥丸,而耵聍为脑的脂液。

  • 血瘿

    病名。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五。多因肝火暴盛,逼血沸腾,复被外邪所搏而致。症见颈生瘿块,皮色紫红,上有交叉露现的赤脉红丝。治宜滋阴抑火,养血化瘀。用芩连二母丸,或以海藻、海蛤、昆布、泽泻、猪靥、黄

  • 胁支痛

    证名。出《素问·标本病传论篇》。指胁肋部撑持胀痛。参见胁肋胀痛条。

  • 旋机

    【介绍】:见璇玑条。

  • 曲折处

    即可活动的关节部位。见《江氏伤科学》。参关节条。

  • 虎丫毒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上。即虎口疔。见该条。

  • 睛光瞎

    病证名。见《青囊真秘》卷一。即睁光瞎,详该条。

  • 上士

    周代医疗工作者的一种职称。参见医师条。

  • 诊断约编

    见中国医学约编十种条。

  • 胡地莲

    见《江西草药》。为肺形草之别名,详该条。